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2章 失落的心找不到地方停靠 1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的时候在碗里放些盐水,把鸭血滴在碗里,凝固之后放进开水里去煮,煮熟了捞进凉水里去泡起来,用小刀片贴着碗边轻轻划一圈就全倒出来了。价格,我们按两块钱一斤收购他们的,但必须做的干净,不能有鸭毛融在里面。”

    “放心吧,这事包在我身上了。”

    该办的事情都办妥了,该买的东西都买齐了。定做的货架子和大案板以及支架都给送过来了,大家用水认真仔细地把它们都冲洗干净。大头告诉大家:这两样东西一定要保持原色,不能刷漆,漆的气味性大,容易污染蔬菜。

    当天下午,原先在夜市上紧挨着张杏菊炸油糕的那个老头就骑着一辆大三轮驮着用油炸好了又打了包的江米锅巴,领着开“三马”的大舅姥爷驮着粉条米线送过来了。

    张杏菊忙将二人让进屋里,递上两杯香茗,拿出一盒烟来让二位喝水先歇着,吩咐白茹领人去卸车上的粉条、米线和锅巴。来人实在坐不住,非要帮助卸车不可。张杏菊实在拗不过,只好任由他们去卸。众人很快卸完了车上的东西,过了秤,付了该付的钱。

    张杏菊要留两位在这里吃晚饭,二人执意不肯。

    张杏菊只好拿出两盒烟来硬塞到两人的手中:“真不好意思,大老远的麻烦你们给送了过来,本来说好明天我们自己去拉的。我只能说声:多谢啦!”

    “谢什么呀!听说你们就在这市场附近,我大舅姥爷说:这儿的道他熟悉,以前来这儿卖过粉条,寻思着你们正张罗着开业,一定很忙,我们闲着也是闲着,你们是大户,送过来也不费事。以前我大舅姥爷做好了粉条也是要拉到市场上来卖的,有时一来就是一整天,还不见得能卖净了。现在可好了,又快又省事了。以后像这样的事,我们每天给送过来就行了,不用你们往那跑了,怪麻烦的。”

    “那就麻烦你们了。”

    “麻烦什么呀?我俩还没说谢你啦!”

    “您也别谢我,我也不跟您客气啦!后天我们小吃店开业,二位一定要过来,哪怕来喝一杯茶水,也算是抬举我了。”

    “那就这么说定了。”

    开业这天,天气特别晴朗,又赶上是双休日。

    小吃店正挨着市场,又在服装市场“女人街”的进出口处,人们一听见燃放鞭炮的声音便聚拢过来探究竟,凑热闹。

    大杂院里的男女老少大清早就赶了过来,不仅送来了好看的镜匾,还包了一个大大的礼包。

    蓝芳穿了一身新衣裳正和蓝瑛站在一起看哥哥帮着肖义和大头在左边空地上搭接红布房子。等把红布房子完整地搭建起来,桌椅燃具都摆放整齐时。王戎领着“海弋”轮的水手们正赶到了,送了一块最大的致贺镜匾,还有一个大大的红礼包。不仅他们如此,连街道的薛主任和金敏他们过来,也是又送镜匾又呈礼包的。

    张杏菊心里纳闷,忙将曾姥姥拉到一旁:“外婆,怎么来人都送个大礼包啊?”

    “这是贺礼呀!”

    “我怎么觉得这里面有问题呀?外婆,您老跟我说实话,这是不是你们在一起商量好的?”

    曾姥姥含笑点点头:“你刚开业还没有收益。大伙听说你开了这么大的一个小吃店,都为你感到高兴,都想帮兑你,知道你那脾气绝不肯轻易接受别人的资助,所以大家商定了:趁你开业这天,齐聚到这里热热闹闹地庆贺一番,再以送礼包的形式把自己的一点心意也呈送出来。杏菊,你该不会拒收大伙的这些诚意把?”

    张杏菊满眼盈泪地点点头。

    “杏菊,你别这样,有这么多人关心你,支持你,你应该高兴才对。我们这里不用你招呼,快去招呼其他客人。”

    附近一些商家的售货员和市场上卖服装的个体户,中午都喜欢到外面的小吃摊上来买些烧饼、小菜,炒个米饭,来个凉皮冷面,煮个方便面再窝个鸡蛋什么的对付中午一顿饭。听说这里新开业了一家四川麻辣风味的小吃店,觉得特新鲜,都想换个口味尝试一番。还没到该吃午饭的那个时辰,小吃店门前就已经围聚起了许多人,并且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在等候了。

    门前那两口大锅里正在翻滚着冒汽的汤水,两个伙计动作麻利地将一把把粉丝,一把把米线,一撮撮青菜和海带丝很小心地投放在汤锅里的漏捞上,烫熟之后再捞起来盛入一只只大碗里。

    张杏菊和白茹忙着往一只只碗里加调料,抓香菜,放排骨,再倒进一只只饭盒里或套好的塑料袋里打好包,让买主小心地端着或提着走。

    大头却在门首的油锅里捞起一串串炸好的串子,麻利地用起小刷子蘸着瓶罐里的各种酱料和调料往串串上涂抹、挥洒,和着一串串从另一口汤锅里捞起来溢着香气的“兰花干子”和“虎皮蛋”一包包地递给客人。

    几个人忙活了一阵子总算打发走了这一拨人,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又有一些回头客踅了回来,说买回去的“酸辣粉”和“过桥米线”什么的,自己没捞着吃一口,都让同伴们给抢光了,吃了都说好,特意让他们过来再捎几份回去。

    又是一阵忙活,来人很高兴地端着饭盒,提着一袋袋的东西走了。

    那一长溜的正房里和在门前左边那块空地上搭建起来的红布房子里都已经落满了人:有大杂院的;有“海弋”号的;有海运局的;有居委会的,等等,还有过往的食客。

    两位外婆把陈妈和黄春英拉到一旁小声叮咐:“今天,来的人特多,都集中在吃饭的这个时辰里,看来有点忙不过来。你们两个过去先帮着招呼小黄和王戎他们还有来买‘麻辣涮’的食客们先就餐,我们这里先不着急。”

    “嗳。”

    大杂院的男女老少在临走之前,把用过的碗盘、杯盏都涮洗得干干净净,归纳的整整齐齐,又将油腻腻的桌面都擦拭干净,把屋里屋外的地面清扫得干干净净。

    德君、蓝瑛、蓝芳三兄妹执意要求留下来帮助母亲再料理一会儿小吃店的事情,等到晚上打烊之后再陪同妈妈一起回到大杂院。

    张杏菊本来想让德君随着大杂院里的人们一同回去,因为德君很快就要面临高考,必须抓紧和珍惜每一点时间。又一想:自从丈夫去世之后,一家人从上到下都生活在阴霾沉闷的氛围中,难得有今天这样一个可以使人心情放松的好机会,应该让孩子们愉愉快快、高高兴兴地度过一个周六,给孩子们一个愉快的心情,还他们一个愉快的氛围,便点头答应让三个孩子都留了下来。

    送走了大杂院的来人和海运局的水手们以及其他来客,张杏菊忙招呼大家赶紧坐下来吃饭。

    张杏菊亲自为大家点起了一个火锅,又让德君和蓝瑛端来几盘羊肉片,鱿鱼和海参,用大浅子装了满满一下子蔬菜和粉丝,又搬过来一箱饮料和一捆啤酒。

    “今天是我们大家值得高兴和庆祝的日子,大家敞开吃,敞开喝。忙到现在大家也累了,也饿了,都吃饱了肚子。”

    “张阿姨,下午还有许多事情要做,酒水就免了吧!这顿饭大家简单一点,等到晚上打烊之后,大家再聚到一起好好庆贺。”大头说完,带头吃起烧饼来。

    天黑之后,市场上商家的各式彩灯都争相辉映地亮了起来,使整个一条宽阔的街面显得透彻而又鲜亮了起来。

    站在“女人街”的进出口处往左一抬眼就能瞅见小吃店门楣上的广告牌和搭建起来的那个红布房子被内里的灯光闪着既招人又惹眼的雪亮,映着彤红的光芒。

    夜间,这里的生意比白天还火爆还忙碌。

    舍家携口的男女老少,热恋中的一对对情侣和那些爱逛夜市,爱挑选时兴服装的女人们在兴致盎然地贯通了一遍“女人街”之后,都会悠闲地朝小吃店这边踱过来,找张桌子坐下来,或炸、或涮、或煮、或捞地放松着心情,自由自在、自乐自娱地吃喝起来。花钱不多,图个悠闲自在。一顿吃喝完毕,也在不知不觉之中打发走了大半夜的时光。

    那些商家店铺开夜车忙着卖货进钱的售货员也喜欢差人到这里来买些宵夜捎回去吃。

    小吃店的生意每天早上九点钟从打开、捅旺炉子、烧开汤锅的时候算起,一直要忙到午夜时分才能打烊。

    大杂院里的生活也做了一些相应的调整。

    德君、蓝瑛和蓝芳加上白茹家的两位公子,中午放学的时候齐聚在学校附近专设的接待站里去吃“学生套餐”,傍晚放学之后再一同结伴回到大杂院中来。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