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二章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nbsp;  因家中祖上和少林寺的关系,雪如平时颇受了些禅理的影响,所以对佛教怀有一种十分亲切的感情。故而,每面对神秘的宗教玄机时,他总是忍不住要探寻一番个中的道理来。他默读完赞语,又站在那里沉思了好一阵子,似乎从中悟出了点什么:佛教和中国的道教、儒教,三教都讲究一个“圆融”圆融是自然生存的必要法则呵!

    众人漫游到藏经阁时,妙兴把雪如带到了一块巨石前停住了脚步。面对这方奇特的巨石,悟性极高的雪如蓦然就感到有一种撼动心灵的情绪涌上了心间。不待妙兴解说,他马上就悟出了,面前这块巨石一定是人们传说中神秘的面壁灵石了!

    他肃立在那儿,敬仰了一番画石上达摩祖师的神韵,看到旁边有一首后人作的面壁石赞,便站在那里细细地揣悟起来:

    少林一块石,都道是个人。分明是个人,分明是个石。石何石?面壁石。人何人?面壁佛。王孙面壁九年经,九年面壁祖佛成。祖佛成,空全身,全身精入石。灵石肖全形,少林万古统宗门。

    雪如站在石前,默默念诵着谒赞,久久地凝注着面壁灵石上隐隐绰绰的达摩祖师影像,心内觉着有一股气流渐渐从丹田涌上来。

    此时此刻,他仿佛忽然看到了意志坚拔的先贤的灵光渐现,正阖目打坐在山中那方狭窄幽暗、阴冷潮湿、一席之地的山洞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忍受着无尽的孤独和寂寞!伴着山风山雨,山月山岚。随着星移斗转,日出日落,不屈不挠地追求和思悟着一种普救众生的大哲大理,整整九年!日积月累地,灵影竟然印入这方石中!

    其实,人世间无论哪一种追求,无论哪一种大道的探索和得悟,不是人类历经漫漫岁月的磨砥所成?不是从迷茫到开悟、从愚钝到明晰的?

    许久,雪如才从沉思中抬起目光吁了口气。和众人一起来到前面经堂。

    这时,经堂传来众僧的诵经声。雪如心内一动:乍一听,这些诵经声很像是当年自己在私塾学堂里念四书五经时那种念书声。

    此时的雪如,蓦地生出了一个新鲜的想法来。

    他在经堂外叫住了妙兴和几个当家和尚,说关于收回一部分寺田办学的事儿,他突然想起一个主意,不知合不合适?

    众僧道:“请杜先生说来一听。”

    雪如说:“把寺田交由县署办教育用,何如由寺院自己来办两个学班?教育会可以帮助抽出两个新学老师,具体事务可由寺院自己出面操办。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保住寺田不被划走,又因为招收的学生仍旧是寺院周围的百姓子弟,这样,寺院和周围百姓感情益深了。就算寺里的不识字的小沙弥们,也可以跟着学些文化。这对他们今后读经学佛都有辅益作用。而且,办这个学班的同时,还可以在正式课目外再借机开些佛学、禅武等课程。可以请寺里佛学造诣高、又能讲经谈禅的高僧们讲一些佛法禅理。如此,对启迪和开悟众生善行正信也是大有裨益的,岂不是一举多得的好事么?

    出家人见事情与弘扬佛法牵联上了,一时禁不住个个喜笑颜开起来,一致称这可真是个一举多得的好办法!皆把刚才的不乐意一扫而光。

    大家当即兴冲冲地把雪如让到方丈室,围在一起商量起来:教室是现成的,可省下一笔开支。由寺里腾出两间空房来,再砍些山木做些椅子桌子,课堂就算落成了!只不过寺里每月把教育会派来教书的老师薪水发了,也是有限的。

    大伙当下又把学校的名称定下了,就叫做少林学堂。

    这妙兴原本也是英雄本色,佛学和武学造诣都是颇高的,对世事很有自己的观察、判断和领悟力。通过观察,他看出这位俗家师叔不仅是一位品行高洁、学识渊博的人,按佛家的说法,也是一位素有善缘善根的“善知士”故而,在交往中感到格外亲近和投机。

    中午的席间,两人又谈起有关武学方面的问题。因谈得投机,斋后,两人干脆来到院子的砖坪上磋商比试起来。直到日头偏西,雪如等人才告辞离寺。

    雪如这里和两位随从已经打马跑出了好远,返回头时,见妙兴他们一群僧众仍旧还伫立在山口,一动不动地望着他们几人的背影。影暮色里,渐厉的山风将他们宽大的僧衣吹得猎猎飘起。

    雪如一边对他们挥了挥手,令他们返回寺院,一边在心里感叹:都道是出家人对人冷淡漠然,其实他们倒比好多俗世上的人更懂得珍重感情哪!只是因为有些出家人在俗人面前,既有着一种清高和超脱的自得,潜意识里却又残留着世俗的自卑,故而表面看上去,有时会着意露出某种冷漠清高或者故作高深。

    其实,真正得悟和超脱凡尘的高僧,面对芸芸众生和大千世界,神情应是微笑平和的、悲悯宽容的。

    第二天,翰昌听说事情安排的这般妥当,嘴里念着:“善哉!善哉!怪不得吴大帅和樊将军都争着要你做他们的高参,果然一介高才啊!”雪如笑道:“啧啧!你什么时候也变得让人倒牙起来了?别人不知,你还不晓?只不过我这个人生得比常人笨了一些,所以遇事脑子不得不多转转圈儿。生出的法子许就能用一点儿。哪里就称得上高才了?”

    翰昌笑起来:“善哉!善哉!你的脑子若是笨,那满天下就没有一个能人了。”

    雪如笑笑:“来山城几年,连你也入山随俗了,满口的‘善哉、善哉’。不过,这点我倒要充充内行了──你若是和和尚、沙弥们打交道,最好多念几声‘阿弥陀佛’,人家才感到亲切。”

    翰昌道:“咳!宗教上的名堂真是复杂,把人给弄得五迷三道的。我说雪如,你们家乡的宗教怎么这么兴盛?我一来山城就发现了这点。其它地方,百八十里顶多有座小寺小庙也就得了。可这里呢,又是少林寺、又是中岳庙的,不仅寺庙众多,建筑也格外雄伟浩大。从名气和阵势上说,少林寺和中岳庙这两座寺庙,在咱们中原乃至全国,都算得上是一流的气派。若从众多上论,除了这两处较大的寺庙之外,那些已经毁坏的、只剩下遗址的暂且不论,光说眼下,佛、道两教的寺、观、塔、宫、庵、堂、阙、洞等等,听说大小不下百十处之多。这可真是个奇怪的地域文化现象!雪如,你认为,山城这种特殊的人文现象,是不是有它的地理原因?”

    雪如说:“问得好!据我所知,若是论寺庙建筑的形式来说,也许山城比起南方有些著名的寺庙稍逊一些。可是,若从方圆仅有百十里这么大小的山野小城,竟然会有上百处之多的寺庙来说,山城可是当属魁元的!这种文化现象,正有着它特殊的地理原因。山城地处中原腹地,中原又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祥地,而儒、道、释文化又是中国文化的核心部分。这中岳嵩山呢,居于中国五岳之中,人说,‘天下名山僧占多’,这中岳嵩山当然是出家之人一方理想的修行之地了。这些出家人所追求的大都是一种‘静’气。修建寺院庙观当然都会寻觅高山幽谷、人迹罕至的地方,以求远离俗世、不被打扰。这奇幽秀美、绿荫蔽遮的中岳嵩山,自然就成了教徒们追寻的风水宝地了。

    “第二个原因,我个人的认为是,宗教大多提倡四大皆空和宁静无为、甘于现状的隐忍精神。它既是一种精神需求,又是一种社会需求。只要人们不能主宰明天,不能主宰和把握自我的命运,面对巨大的精神和生存重荷时,很多人会以遁入宗教来做为人生的避风港。在这里,宗教对人心、对社会,无疑地是能起到其它任何东西所起不到的安抚和安定的作用。

    “对于咱们这方的百姓来说,本身的土地资源稀少而薄脊,加上自古就是兵匪猖獗,更兼官府盘剥,天灾人祸,所有负荷最终几乎全部都压在百姓身上了。人类面对苦难时,做为个体的人,这种忍受到了一种生命无法容忍的极致时,除了反抗,人就必得去思考另一种解脱的方式——宗教,自然就成了抚慰人类苦难,寄托人们精神和心灵的一方净土。

    “所以,山城这地方正像你所观察到的,的确是造反的人多,出家的人也多。还有一些既没有勇气造反、又留恋红尘俗世的人,就成了在家修行的居士,他们把自己的未来和命运寄望于宗教神佛,并诚心供奉三宝,寺院庙观自然而然就应运而生了──这大约是山城宗教发达的又一个原因吧。除了这些外部的原因外,这里面似乎还有一些宗教和寺院内部的原因”

    翰昌道:“说来听听。”

    雪如接着说:“你也别听得太认真了。这不过只是我个人的理解,一家之言罢了!咱们嵩山禅宗祖庭少林寺,其实早在达摩初祖到来之前,在中国的宗教界就已经有了一定的名气了。以至后来禅宗达摩祖师仙临嵩山,更使少林寺发扬光大起来,因而也开始更多地吸纳了天下的修信之人,这是其一;其二,少林寺自古以来都是子孙僧相传的,久而久之就产生了像咱们俗家一样的‘五服家族’,并有了嫡、堂、从堂的区分。亲疏之间也像咱们俗家一样,各自分家另住。

    “据说,从清代以来,少林僧人就已经分到了十八个门头,也就是十八个子族。这些门头都各成一家,各家也都有自家的庄院、家产、田地和耕畜等,就像俗人的家族一样。虽属同宗同族,财产却分割的明白。贫富也不均匀,相互之间也存在着借贷、买卖等现象。随着这些门头和家族越来越多的衍生,于是,围绕少林寺就产生了这些众多林立的‘子孙堂’——小堂小观。但是有一条,所有这些子孙堂之间若有了什么纷争,最后仍旧还是由少林寺的掌门,也就像咱们俗家的家族祠堂的族长来最后定夺裁决的。

    “少林各门子弟们起名,比咱们俗家百姓有着更为严格的辈份界限,如排到这会儿辈份上的素、德、行、永、恒、妙、体、常、坚、固一辈一辈排下去,虽说寺院的子孙庙堂和徒子徒孙越来越庞大,却一点也不会乱了辈份的。如此这这诸多的内部原因,再加上山城这方山水民风的外部环境、社会因素等等,地就造就了山城这地方宗教的兴盛和发达。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山城这种在全国范围内都是十分特殊和罕见的宗教渊薮。”

    翰昌点点头:“嗯!言之有理!”

    雪如接着说:“其实,人类生命的本原是向望自由的。而无论是选择反抗或是选择忍受,都需要有一种勇气,都需要寻求一种文化力量的支撑。比如造反的人,便打着‘官逼民反不得不反’、‘替天行道’等,出家的人,便是‘看破红尘’、‘六根清净’、‘四大皆空’,事实上,统不过是人们为自己不同的行为选择,所寻求的一种文化支撑罢了。”

    翰昌把手搭在雪如肩上摇了摇头,又叹了叹气道:“雪如,在学校你就是我们那茬儿人的中心人物。凭你的才学思想、文韬武略,决非池中久留之物呵!”

    雪如哈哈大笑起来:“翰昌君,连你也取笑我起来?我若能像你这样既有杀伐决断的个性、又有龙韬虎略、急流转舵的大气那就真好啦!我对自己是最清楚不过的:遇事爱犯犹豫,有时还执迷不悟。虽说还不致于沦入鸡鸣狗盗之辈,也不过是干个军师、当个清谈的门客罢了!一生也做不来什么惊天动地之事的。”

    二人正闲话间,卫兵过来打断了两人的谈话,急报城外有一帮叫做定嵩军的人马正朝山城开拔而来。眼下城门已经紧闭,看样子,两军要在山城打一场大仗了。

    山城兵力减弱的消息到底还是泄漏出去了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