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章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   “弟子略知防身之道,确已别无所求。”

    “老夫有事,即须离去,最后一件暂先记住,以后想起,那里遇上那里算。”

    说罢,已从石床上走了下来,本欲离去,像是忽又想到什么,又道:“待我送你上去。”

    翁如松在老人开口说话时,已离开拜垫,这时又走了上去。

    或许是他心神不安,也没看清老人作了什么手脚,拜垫已然冉冉上升,瞬即回到原先那间石室。

    这时,香炉内的线香已经尽,只余淡淡清香,弥漫空际,隐约可闻。

    他呆立在石室之中,暗想此行使命未达,懊丧至极。

    从老人面容变色这一点,他怀疑老人所言不实,私下决定想暗中一探。

    两双如炬精眸.不停的在石室中打转,查看机关枢纽在那里。

    如果他回到石室,立即从原路退出,还不致遇到阻拦。

    这一耽搁,即使自己立陷险境,再想从容出洞,已不能够,可惜这个缺乏江湖经验武林奇葩,尚还懵然无知呢!

    他观察多时,并没有发现暗纽或其他可疑之处。

    走近香案,这才看出香炉台俱石质,与香案一体,宛如由一块巨石雕刻而成。

    略一试探,休想移动分毫,不同触发拗性,心想:“就是纲铁铸成的,我也非把你拿起不可!”

    于是暗运神功,劲聚右掌,握住右面烛台,用力上拔。

    这一掌之力,少说也有千斤,烛台不过碗口粗细,就是与香案浑然一体,也应该拔起才对。

    可是事实却偏偏不然,烛台依然未动分毫。

    这一来,顿使他蓦然憬悟,古怪可能就在这对烛台或香炉之上,否则,凭他这一拔之力,不会连个烛台都拿不起来。

    无垢神僧虽然学究天人,可是对于机关装置,却是个门外汉。

    虽然这样,但因行久江湖年久,耳闻目见,却也知道不少。

    两个爱徒均未成年,他深恐他们吃亏,除将所学倾囊相授之外,就连这一门所知未精的知识,也说给他们听了。

    翁如松一经发觉古怪所在,便冷静下来,回溯师父往日传授,也暗骂自己糊涂。

    这种机关装置,岂是凭蛮力所能开启的?

    他又试着左旋、右旋,前推后移,香炉烛台仍然稳如泰山,一动不动。

    有心退出古洞,数千里迢迢跑来,就这样毫无所得就走了,于心实是不甘。

    正当他进退两难,焦灼不安之际,怪事忽然发生。

    先是一阵轻微声响,接着那张用尽心机也无法移动的香案,竟然自动的向后慢慢移开。

    香案向后移开三尺,便停住了,原先位置香案的地方,现出一个直径二尺的深洞来。

    石室内,无处可以隐藏身形,翁如松不得已闪出了门外,向内窥看。

    古洞下似有阶梯,一个五旬老人,沿梯而上,手中持有一炷线香,点燃后,置于香炉内,必恭必敬的拜了三拜,然后又由原路退去,香案复归原位,将洞口掩好。

    这个老人出洞、上香、跪拜、退去,从容之对于门外,连看都不曾看上一眼,似乎并不知道门外还隐藏着一个人。

    老人退去后,翁如松再度进入石室。

    这次,他已有成竹在胸,但并不忙于立刻采取行动。

    从老人献香,他估计出时间已经向晚,腹内已有空虚之感。

    用完干粮,竟然在拜垫上用起功来。

    在这神秘的古洞里,已然发现有人,而且敌友莫辨,他这个举动,可谓大胆已极。

    幸而他的判断没有错误,功行周天,精神尽复,果然没有受到干扰。

    于是他重又走到香案之前,双手各执一个烛台,用力下按。

    轻微而又熟悉的声音响起了。

    香案自动向后移退。

    洞口了出现。

    一如他所想,心头不由一阵狂喜。

    适才他为什么没有这样做呢?

    并不是他不想这么做,而是不知道呀!

    是谁告诉他的呢?

    也没有人告诉他,而是他在老人进出的时候,观察所得。

    观察的结果,是香案后移,烛台下陷,香案复位,烛台升起。

    他原先本想制服老人,叫他带路,但当有了这次发现,便放弃了原意。

    他觉得愈是惊动洞里的人,愈难达到自己的目的。

    洞口下,果有阶梯。

    循阶而下,是一条甬路,下到甬道,他又为难了。

    如何恢复香案原来的位置,而使洞里的人不致发觉他的进入?

    他也知道,洞口下必有恢复香案位置的枢纽,沿梯而下,他也仔细留意过,不要说枢纽,连个斑点都还没看到,这叫他怎不失望呢!

    “由它去吧!”

    无可奈何之下,他叹了一声,循着甬道,迳行向前走去。

    他敢在石室内行功入定,并不是轻忽大意,而是根据他精细的判断。

    他判断上香时刻,最多不外早、午、晚三次。

    行功之时,再无人来,说明他这个判断并没有错。

    现在,他便根据这个判断来争取时间,如能在上早香之前完成所愿,就是老人再来上香,发现有人进入,那时他已走了。

    甬道甚是曲折,转角处均燃有油灯。

    转来转去,重又回到原处。

    甬道内,既然内室,也无人踪,适才上香老人不知隐身何处?

    他那肯就此放手,重又前行。

    这一次,他可仔细多了,边行边向两边墙壁上张望,还不时用手敲打,以测虚实。

    墙壁石质坚厚,回声沉重,不似空虚,设有夹层,亦无缝隙暗门。

    于是,他又注意顶上。

    当他第三次回到甬道入口处时,通往右室的洞口已开,一个苍老的声音向他说道:“小友,机关设置精密,不要枉费精力了!”

    “你是谁?何不现身相见?”

    “我是本洞值夜弟子,此时尚难相见,不过,我可以指引你三条路径,任你选择。”

    “那三条路径?”

    “洞主武学深不可测,对于小友非常赏识,如肯转拜他老人家座下,当可尽传所学,这是第一条路径,小友是否愿意?”

    “洞主武学确甚玄妙,在下钦佩无比,无如在下已有师承,背师不祥,高情厚谊,在下心领,请示第二条路径。”

    “洞主无衣钵传人,别人心望都难,千载良机一旦失去,未免可惜,小友何妨再加考虑。”

    “在下心意已决,请示第二条路径吧!”

    “洞主曾答应小友做三件事,现尚有一件未完,离洞时犹念不忘,小友如自认已无法出洞,本人愿负责道引,安全离洞,这便算是第二条路径,也算洞主替小友做完的第三件事。”

    “在下尚未绝望,自信尚能出洞,不劳导引。”

    他性本极倔强,认为这样做,对他是莫大侮辱,何况他任务未完,还不想即刻离去,是以对暗中人所示第二条路径,断然拒绝。

    “从现在起,洞中机关已发动,虽不敢说是步步危机,要想安全离洞,确非容易,第三条路径,便是由小友凭运气自闯了!”

    “好!我就选择这第三条路径!”

    语气坚决豪壮,果然不愧一代高人之徒。

    “小友壮志可嘉,不过此洞原为火山喷口,深通地肺,余火仍未尽熄,如下幸堕入,必致尸骨无存,尚希小心!”

    “多谢关注!”

    “哎!可惜!可惜!”

    语罢寂然。

    对话半天,翁如松始终未能察觉这暗中人的隐身处所,对于洞里设置之精巧,也自暗为惊讶。

    常言说得好:“初生的犊儿不怕虎。”

    翁如松虽然惊讶,但非惧怯。

    他岂只不怕,还默运神功,准备试走哩!

    既知机关已全部发动,他可不敢轻忽大意了。

    再又详察甬道一遍,见仍如前,并无异状,这才逐步向前走去。

    那知一举步,转角处灯火忽熄。

    由明骤暗,一任他内功如何精深,两眼视力也不能立刻适应这光线剧烈的变化,迫得他只有暂时合目停走。

    眼甫闭,忽觉数股金刃劈风声音,从几个不同的方位临近身来。

    他眼也不睁,仅凭灵敏的听觉,辨风识位,飞快的劈出几掌,将近身兵刃迫退,也不由吓出一身冷汗,暗惊这古怪的甬道变化之大之快。

    第一批兵刃刚被劈退,继之而来的似乎更强。

    蓦睁星眸,虽只短暂一刻,视力已能适应昏暗的光线。

    但见眼前迷蒙蒙一片,甬道已然难辨,无数刀光剑影,纷从不同的方位袭来,宛如置身战场,陷入重围。

    最怪的是,只见兵刃,不见人影。

    这又是什么怪道?

    这种仗又如何打法?

    这几个念头在他的脑海里,虽只一瞬,但袭来兵刃,已自临身,那还容他多想。

    只得又奋起神威,双掌出如雪花飞舞,横劈直扫,又自将袭来兵刃挡退。

    怪也就是怪在这里。

    兵刃虽多,但一挡就退,继之而来的,只有更多,仿佛生生不息,无尽无休。

    人总是血肉之躯,像这样只见兵刃,不见人影的打斗,久战下去,终非力尽筋疲,死于乱刀之下不可。

    蓦然,他想起一桩事来。

    甬道已然走了三遍,隐然暗含九宫八卦,五行变化。

    “难道这是阵法?是幻景?而不是真刀真枪?”

    至此,他更加警惕于心。

    “这是阵法!”

    又挡退一阵袭近身来的兵刃,他这样肯定的自语着。

    那知他此念甫萌,在随之袭来的刀光剑影中,忽感一支特别锐利的利剑,飞袭左肋。

    曲指猛弹,发出一声金属折断坠地声,自己左手食中二指,也感到强烈反震。

    显然这又非幻景。

    他这才觉得,璇玑洞主确是个厉害可怕的人物。

    同时,他也想到璇玑洞主的为人。

    一句约言,即能束缚他的自由,几十年的枯坐洞中不曾挪动,如非自己闯来,无意破了他的约言,势非坐寂不可。

    这样看来,他该是一个笃守信诺,诚实不欺的人了。

    那么他对我说:“佛令玉-,没在这里。”

    当也不会是假的了。

    “我还在这里冒这无谓的险,为的又是什么呢?”

    旋又想到:“不!我如这样退走,岂不被璇玑洞主属下耻笑,何况退路已断,上面也未必便能容易出去,适才连转三次,一点门路都未看出,说不定机关阵法一迳发动。反有机会可乘。”

    他推想的一点没错,上面通路,璇玑洞主因为希望有人闯来给他破去约言,所有机关阵法俱已封闭,此时约事既除,自然就不希望再有人闯进来了,固而也和下面一样,全都发动了。

    希望之光,又在翁如松面前显现徐徐,向前闯去。

    有了适才断剑经验,阵法之中,尚隐藏着有人突加暗算,虚中有实,并非全属幻景。

    前进中,对于继续袭来的兵刃仍不能掉以轻心。

    幸而还好,自那次弹指断剑之后,想是知道他功力不凡,再未有人暗算。

    也不知走了多远?

    蓦然一声霹雳响,刀剑顿敛,景况绝变。

    仿佛已走近一座原始森林之中,虬枝巨干,一眼无尽。

    他知道已又到了另一阵式之中。

    对于机关埋伏,他虽知而不熟,于九宫、八卦、五行、奇门,各种阵式的变化,却熟而知详。

    是故他谨守心神,方寸不乱,按照一定的走法、方向穿行于密林之中。

    这些虬枝巨干,一若具有灵性,能自动移转,一株株、一排排,不断的向翁如松压挤而来。

    他尽量以速快的身形、走法,巧于躲避,不去招惹它们,但巨木移动所带起的狂巨之风,迫得他呼吸几欲窒息。

    他以最大的耐力,运功护身,加速穿行。

    终于这一阵又算安全通过了。

    穿过密林是一片海,波涛汹涌,汪洋无际。

    那里还像在古洞之中,甬道之内。

    他也不管是真海还是幻景,提气轻身,踏波而渡。

    每一道巨浪,都像一座小山,一波接着一波。

    涌起,落下,迎面而来,声势相当猛恶。

    他一意前行,一切付之不见。

    倏然“哗啦”一声。

    水面下突然涌出两个人首鱼身怪物,面目狰狞,状极可怖。

    翁如松微微一怔。

    怪物巨口张处,两道水箭劲疾如矢,射向翁如松的面门。

    他可不能再不理会了。

    立挥一掌,将水箭击散。

    好大的劲力,不亚于内家高手,以内力迫激而出,震得翁如松右手微感麻木。

    怪物貌虽狰狞,技俩似乎只此,一喷无功,立刻隐没水中。

    这是什么怪鱼?

    必是利用阵法迷幻作用,由人化装的。

    这一猜测,又被他猜到了。

    怪物技俩虽然有限,可是为数极多。

    此起彼落,出没无常。

    有了第一次经验,翁如松还真不得不小心应付。

    因与璇玑洞主无冤无仇,又不便出重手加以伤害,因此,被这些人首鱼身的怪物耽延了不少时间。

    其实璇玑主那里又会这一阵式,蓄养这多人手,实际上中只不过是几个人,轮流交替出没而已。

    这些人因为功力远逊,只能做到阻延工作,并不能对翁如松伤害分毫。

    渡过这片汪洋,境界又是一变。

    呈现在眼前的,却是一片岗陵,虽然不高,怪石嶙岩,交纵错列却极险峻难行。

    整片岗陵,山石皆呈暗赤颜色。

    翁如松触目惊心,意识着这该是火阵了。

    到了此刻,只有前闯,再无怯顾之理。

    他略停片刻,做了一次运息,恢复连闯三阵所耗去的精力。

    功行一周天,觉神定气足体力尽复,循着那看似不成道路的山路,续又前进。

    进山不久,形势忒险,山色忒浓。

    暗中人适才所提警语,倏又索迥耳边,戒心加重。

    他并不十分担心火阵的变化,而只怕误触机关,陷身地肺。

    不要说他是个人,是个血肉之躯,武功虽高,究未登峰造极,就是大罗金仙,也禁不住地火熬练。

    如不幸误陷地肺,势非烧成火烬不可。

    是以他此时行来,走法既稳且缓,必待一足踏实,而且后再提另一只脚。

    情绪紧张与沉重,伴随步履,与时俱增。

    岗陵重叠,道路漫长。

    他清楚的记得,已经越过四道岗陵了。

    不仅山石色如丹枫,气温也继续增高,恍如伏暑,处身于沙漠之中,烈日熏蒸之下。

    他澄神静虑,抱元守一,运布护身神功,极为小心地缓缓前移;

    亢烧也随着他步履前移,继续增高。

    此刻他心中已无杂念,就连想探查佛令玉-的确实消息,似乎也已不在意念之中。

    谨慎的程度已到达最高峰。

    他虽然极端谨慎,无如阵法是有人操纵的,就是他再加一倍小心,操纵之人不发动则已,否则,光只谨慎又有何用?

    这时他已到了两座岗陵之间,展目前望,越过前面岗陵,似已到了尽头,心方一喜,点足便向前面跃去。

    忽感足下一软,两座岗陵同时向后自动移退,中间现出一道裂缝。

    烈焰浓烟,已自裂缝处突然跃起。

    岗陵愈退愈远,裂缝愈来愈大,烈焰浓烟愈布愈广。

    此时,他已起身空中,想找个落空之处都无法办到。

    然因跃起之时,足下一软,真气致未提足,于势实难在空中长久停留。

    眼望着愈布愈广的烈焰,身形已逐渐下坠,暗道:“完了!”

    未完师命,只有寄望胞妹若梅了。

    绝望一生,真气立泄,一朵武林奇葩,竟自向烈焰中,如殒星般疾速落去。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