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收敛起所有的情绪,我淡定地站在琅身边,被我这一打岔,他们君臣的话题很自然地从是否该向西夏出兵转为该否积极防御辽国,从他们的谈话中我知道如今辽国的皇上是耶律隆绪,而真正掌握朝政的却是萧太后萧绰,这两个人可太有名了,我不想知道都很难,看来即使没有大宋,历史还是朝着它既定的轨迹行进着,辽国仍旧是中原汉人的心腹大患。
听了半天,我算是听明白了朝臣中为两派,一派是以纪昀为首的保守派,他们主张与辽修好,说什么辽人要的就是金银、绢丝,只要给了他们这些东西,他们自然不会再袭扰我边境;另一派是以寇准和燕亲王为首的主战派,他们认为辽国狼子野心,岂是金银绢丝能满足得了的。
寇准正色道:“对辽人来说每年岁贡,不若直接占为己有来得痛快!吾等一味的退让,只能让辽人更猖獗。”
无论哪边说话,太上皇都点头称是,让人摸不清他的态度;而琅脸上的神情更是高深莫测。
我使劲地回忆自己那点可怜的历史知识,拜如今那些什么、这些书所赐,对宋辽这段历史,我倒还有记忆,记得是辽统和二十二年,萧太后和耶律隆绪率领大军直逼黄河岸边的重镇澶州,与大宋都城开封仅一河之隔,记得书上说,当年澶渊之盟时寇准已是宰相,与杨延昭是积极的主战派,他甚至押着宋真宗亲自上前线督阵。大宋将士见皇上驾临,士气大振,浴血奋战,这才为大宋的谈判奠定了基础。最后辽宋双方订立“澶渊之盟”以宋国每年向辽进贡“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为代价结束了辽宋战争。从今天这个情形看,寇准果然跟传说中的一样刚正不阿,嫉恶如仇,如果历史朝着自己既定的方向前行的话,不日寇准就该立为宰相了!就是不知琅或太上皇会不会像宋真宗这么昏庸,就不知寇准到时能不能力挽狂澜,还有这大宋换成大周,又没有名将杨延昭,这段历史会不会改变,想到这儿我的眼睛忍不住朝寇准飘去。
随着手心的一阵刺痛,一个不悦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眼往哪儿瞅呢!难道寇卿长得比朕俊美?”
俊美是谈不上,可起码他想什么让人一目了然、不像你这么阴险!我腹诽道。
强忍住心头的不满,轻声问:“如今辽国是统和几年?”
琅瞥我一眼,缓缓答道:“统和19年。”
“还有三年!”我自言自语道。
“什么还有三年?”琅问。
愣了愣我才回道:“哦,我是指自己丁忧应该是三年吧。”
“哦?怎么突然想到这个啦?”这话显然不能敷衍他,琅狐疑地望着我。
“什么叫突然想到,从今天凌晨起,我一直在跟你说这事好不好”我压低嗓子道。
话还没完一直偷偷关注着我们的太上皇突然抬头发问:“琦儿,你以为众卿意见如何?”
愣了愣,我才讪笑道:“父皇怎么问儿臣呢,儿臣一介女流,可不懂这些。”
太上皇微微一笑:“琦儿可不是一般的女流,琦儿就别过谦了,能让冰火凤镯认主的主人,决不会是泛泛之辈。”
这算什么谬论!他这是存心要为难我吧,难道我们俩嘀嘀咕咕让他不悦,还是刚才我这边看看,那边瞧瞧,一副看热闹的样子让他不爽?md,想害我直说就是,何必来这一套,面上却益发恭谨:“父皇这话说得,儿臣更加惶恐了!”
太皇太后笑了:“行了,琦丫头,你父皇让你说,你就说说,这堂下都是自己人,说错了谁也不会笑你的!”
我知道我若再不说些什么出来,是无论如何都过不了关的。浅笑道:“如此,琦儿就胡言乱语几句,说得不好,父皇可不许恼!”
“父皇何时恼过琦儿啦,琦儿,但说无妨。”太上皇此刻的笑容简直可以用慈爱来形容了。
我配合地轻笑:“对军国大事琦儿是不懂啦,不过在剑泉山庄时,琦儿常常看门下弟子们踢蹴鞠,看久了,琦儿得出一个心得: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御。”
“好!好个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御!娘娘此言,微臣赞同极了!”寇准点头赞道。
我莞尔,这人果然是性情中人呢!朝他微微点头,话题一转又...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