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151.黄洞蛮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李煦所说的侵扰连州的黄洞蛮,兴于南北朝,盛于唐中期,由汉魏时期南方蛮越黄氏族姓发展演变而成。

    “黄洞蛮”之史最早出现于陈朝,《陈书·淳量传》记载:“天嘉五年(公元564年),世祖使湘州刺史华皎征衡州黄洞。”又《陈书·孙踢传》:“仍迁衡州平南府司马,破黄洞蛮贼有功。”可见陈朝时黄洞蛮便已经形成,而且势力颇大。

    “黄洞蛮”有时也写作“黄峒蛮”,顾名思义,就是指黄姓的溪峒蛮夷,但随着黄姓蛮夷的强大,势必有他姓溪蛮族人前来依附,因此后期的黄洞蛮也就是包括依附者的广义的黄洞蛮了。六朝以后,蛮越被中原王朝势力侵逼,大部退入山区,居住在深山石洞,因此叫溪人或峒人。从史书的记载看,南朝时期,最著名的黄洞蛮仍分布、栖息于湖南湖南部衡阳至五岭之间的深山老林,“黄洞”一地也应在此。

    随着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的不断征伐,生活于岭北湘南的一部分黄洞蛮也随着其他蛮越民族一起被迫不断向南迁徙。至隋唐时期,他们已广泛分布于岭南两广地区,成为隋唐时期岭南少数民族西原蛮、乌浒夷等蛮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人李绰在《尚书故实》中说:“黄本溪洞豪姓”,这是对唐代黄姓蛮夷的真实记载。《新唐书·西原蛮》载:“西原蛮,居广、容之南,邕桂之西。又有黄氏,居黄橙洞,其隶也。其地西接南诏。”其实,居黄橙洞的黄氏,只是黄洞蛮中最大著名的一支,所以元人胡三省有更准确的说法:“黄洞蛮即西原蛮,其属黄氏者,谓之黄洞蛮。”

    唐代大诗人柳宗元在《邕州刺史李公墓志铭》中提到“乌浒夷”,注文说:“黄洞蛮即是乌浒夷。”黄洞蛮所居之地也叫黄家洞,唐代大诗人李贺就写有一首著名的《黄家洞诗》,诗中描写了唐朝官兵对黄洞蛮激烈,紧张的征伐场面,也描绘了黄洞蛮的原始文化习俗,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黄洞蛮正是我国古代南方的铜鼓民族。

    据《新唐书·西原蛮传》记载,唐代黄洞蛮不断强盛,唐玄宗天宝年间,西原蛮中的黄氏家族强大,与韦氏、侬氏两姓共同控制了十余州。后有韦氏、周氏不肯依附,遭到黄氏的攻击。黄氏一直把这两个家族势力驱赶到海边。

    唐王朝在岭南地区不断加重赋役剥削,并设立买卖僚蛮人为奴,以输于内地的“僚市”,使********激化,至德元年(公元756年),黄洞蛮首领黄乾曜在黄峒(今广西大新县西)聚众反抗起义,得到了陆州(今钦州)、武阳(今罗城北),朱兰(今东兰)等一百余洞西原蛮僚的积极响应,拥众20万,先后攻陷桂管十八州,席卷广西数千里地,声势浩大。

    黄乾曜又建立起强大的政权机构,以武承斐、韦敬简为帅,自号中越王,又封梁奉为镇南王、廖殿为桂南王、莫淳为拓南王、相支为南越王、罗诚为戎城王、莫浔为南海王,公然与唐王朝分庭抗礼。相持达四年之久。

    乾元二年(公元759),唐王朝派遣大军镇压,同时采取分化瓦解政策,经过大小二百余战,才将起义镇压,黄乾曜等首领被斩首,余部归顺唐朝。

    当黄洞蛮与唐朝关系缓和后,一些黄氏峒僚子弟走出山洞,参加唐政府的科举考试,有的因此加人读书做官的行列。

    黄乾曜失败之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岭南的蛮洞黄姓势力又急剧强盛,唐代宗贞元十年(公元794年),黄洞蛮首领黄少卿、黄少高兄弟在广西黄洞聚众起义反唐,率部围攻邕管经略使所在地(今广西南宁市),相继攻陷钦、横.浔、贵四州。

    黄少卿有子名叫黄昌漹,最惊悍勇猛,又前后攻占十三州地。但不久,唐王朝任原唐州刺史阳旻为统帅,调派大军镇压。黄昌漹战败,另一名黄氏宗族重要将领黄承庆被俘,在这种形势下,黄氏宗族只得暂时退让,被迫接受招安。

    元和二年(公元807年),唐王朝特任命黄少卿为归顺州(今广西靖西县)刺史,其弟黄少高为有州刺史。但不久,黄少卿兄弟再次率部起义。与此同时,又有两位黄姓宗族成员,黄洞蛮别部首领黄昌罐、黄少度二人也率部起兵响应,攻占宾、峦二州(今广西宾阳、横县一带)。接着黄氏军队又攻掠严州,队伍不断扩大,势如被竹,接连攻占十八州之地,席卷广西南部和广东西南部广大地区。

    蛮洞黄氏控制蛮僚诸洞,纵横岭南两广,声威远振宇内,公开与唐朝分庭抗礼,其势力发展之强盛,赫赫如日中天。

    常思云接任黔州观察使后,面对咄咄逼人的黄氏,在播州、锦州训练人马,做出积极防御的姿态,黄氏首领黄少卿仗着兵马气盛,决议先发制人,突袭播州和锦州,一举解除摧毁黔州军,解除隐患。

    为了牵制湖南和岭南方向的唐军,黄少卿命其子黄昌泻率军三千五百人突袭连州。黄洞兵多年征战不息,兵锋强锐,连州只抵抗了一天便支撑不住,刺史张久章为保阖城百姓安危,免冠、捧印,主动向黄昌泻投降。

    黄昌泻占据连州并未想张久章预想的那样劫掠而去,而是在连州扎下大营,做出了一副长久打算。这才有孔戣命韶州等地兵驰援的后情。

    韶州清海军只有一个团,不过加上“辅兵”人数却又六百余人,若再加上运送辎重粮草的丁壮,浩浩荡荡有一千余人。

    韶州清海军并无马军,所部皆步卒,不过在南方的崇山峻岭中作战,步卒的战斗力并不下于马军,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步卒的辎重给养供应比马军可简单多了。

    不仅如此,韶州军因为是由海盗改编而来,当初在潮州、循州打游击时,这支军队就学会了自力更生,以战养战,对后勤的依靠度很低。

    当然韶州和连州不是潮州和循州,现在他们是官军,那种走到哪劫掠到那的流寇做派现在还是要收敛一下。

    李煦名义上是韶州地方派去支军的支军使,实际就是这支一千多人的最高统帅,从来没带过这么多兵,起初还有些紧张,不过慢慢的就习惯了。

    当初在潮州打游击时,李煦就已经是黑面军的统帅了,黑面军人数最多的时候也有一千多号人,虽说那时候是土匪,带兵相对简单,只要能顾住核心几个人,其他的兵时来时去,也不必管,军纪也不必管,走到哪抢到哪,军需供应也不必管,但带兵的要领,李煦多多少少还是领悟了不少,掌握了一些。

    现今这支军队是自己一手调教出来的,能不能打胜仗不一定,从韶州带到连州还是做的到的。李煦有这个自信。

    出发前,他把崔莺莺、沐雅馨、李十三、旺财叫到一起,交代他们谨守门户,遇事不要争气,凡事等他回来再说。李煦本要把赵氏兄弟留下看家护院,崔莺莺坚持不肯,非让李煦带去,两军阵前好保平安。

    李煦思考了一下,还是把赵无愁留下了,此外把赵虎也留了下来。赵虎留下的目的可不光是为了看家护院了,韶州天下司的两百个爪牙也需要有个人约束。常山毕竟年轻,资历浅,虽然做了副使,却还是难以压服众人,赵虎原先职位不高,资历却很深,在韶州众爪牙中早混成了大哥级人物,跺跺脚颇能镇住一帮人。

    眼看丈夫要出征远行,沐雅馨也放弃了与李煦长达小半年的冷战,行前一夜,把阿柔交给林虎男看护,使出全身解数好好地诠释了一下“柔情似水”四个字的真实含义。

    看她这么卖力,李煦也不好装怂,在一粒芝麻粒大的九转灵通丹的帮助下,到天明时分,李煦终于让她见识了一回唐军统帅的冲天杀气。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