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根本就不够格!
英德关系真正开始恶化,是在近2年之后的1900年。随着德国国力的飞跃式提升,提尔皮茨的野心也开始急速膨胀,而就在这时,一个名为“风险舰队”理论进入了他的眼球。该理论的核心是,让弱势海军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做大,直至让全世界最强大的海军都不敢轻易与之开战,否则便会有丧失自己对其他国家海上优势的巨大风险。提尔皮茨认为,如果德国海军能发展到比英国海军都差不了多少的地步,那么英国出于对德国开战风险的惧怕,便不敢与德国为敌;而在这种情况下,英国就只能转而同德国联手,共同对抗法俄联盟。基于这一思想,提尔皮茨于次年2月推出了第二个海军法,将之前规定的德国海军的舰队规模扩大了一倍,预计拥有的战列舰数量猛增至38艘。在他看来,这个规模的公海舰队足以达到风险舰队的指标,对皇家海军起到足够的震慑作用。
然而,提尔皮茨的如意算盘却落空了。皇家海军从来就不是怯敌畏战的主,霍雷肖·纳尔逊海军上将在特拉法尔加海战中那壮怀勇烈、决死一战的精神,在历经近百年沧桑风雨之后仍旧不朽,于大英帝国引以为傲的皇家海军里传世长存。面对德国公海舰队的挑衅,英国选择了最为狂霸刚烈的手段,即便是掏空自己的国库,也要捍卫皇家海军数百年来的无上威严。一时间,海峡两岸炉火轰鸣,液钢倾泻,一场持续了15年的轰轰烈烈的造舰竞赛拉开了大幕。
——————————————————————
正自回想着历史上德国海军的一些陈年旧事,便听提尔皮茨清了清嗓子,用他那中年男人所特有的声音开口道:
“当下,德意志海军的作战序列上,还存在着13艘威廉圣皇时代建造的老朽主力舰艇。它们普遍都服役了超过20年的时间,在现在的欧洲战场已经完全没有他们的位置可言。因此,我便准备借这次海军法的机会,让帝国海军转型至现代化,在7年的时间内,将这13艘老朽舰艇用新式战列舰所一一替代。如果这个方案得以成功施行,那么我德意志海军就将成为一支拥有18艘新式战列舰的打击力量;在大西洋和波罗的海两片战场上,德意志海军便拥有了对法俄两国的优势兵力。”言讫,提尔皮茨怕眼前的这只少年对德国海军目前的阵容缺乏认识,又对此向清英简单的介绍了一番。
很多人对铁甲舰时代的德国海军缺乏认识,只是凭感姓的认为其不值一提;而实际上,这个时期的德国海军并不是想后世人们想象中的那么不堪,尽管比不上英法,但还是有一些存货的。它们包括1867年服役的“弗雷德里希·卡尔”号(6822吨)、1867年竣工的“卡路普琳兹”号(6197吨)、1869年服役的“威廉国王”号(10691吨)、1875年竣工的“汉莎”号(4334吨)、1876—1877年服役的2艘“普鲁士”级(7596吨)、1875年竣工的2艘“凯撒”级(8799吨)、1878—1883年服役的4艘“萨克森”级(7677吨),还有1艘1886年竣工的“奥尔登堡”级(5652吨)。根据大能的老bb党人蒸汽装甲舰所做出的统计,在19世纪80年代中叶,德国海军的实力已经超过了俄国和意大利,以16.2万吨的舰队总吨位雄踞世界第三,仅次于英法两国。当然,德国的这个世界第三,和第二第一之间的差距还是有点大就是了:法国海军总吨位为32.1万吨,而英国海军总吨位为45.3万吨,几乎分别是德国海军的2倍和3倍。
在此前的岁月里,这些战舰的确发挥出了它们所应有的价值,为德国海军赢得了世界第三的光环和荣誉;但值此海军技术曰新月异的19世纪末,这些战舰便已经沦为末流,根本无法再在欧洲的海战中发挥威力。其中一些老掉牙的战舰,甚至卖给希腊塞尔维亚这种国家,人家都不一定能看上眼。在这种情况下,替换掉这些老舰的确是正确的决定。不过在清英看来,提尔皮茨的这个计划还是有一些急功近利的元素。4艘萨克森级虽然已经服役了12—17年,但舰况良好,能跑出13节的速度;即便是不能刚正面,但执行点什么巡航守卫、对岸支援之类的二线任务仍旧算得上是一把好手。奥尔登堡号竣工不到10年,也是值得保留。
好容易听提尔皮茨把德国海军在铁甲舰时代的家当们介绍完,清英看了他一眼,有些疑惑的道:“阿尔弗雷德先生,替代老舰可是一件好事,我还是没弄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