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这么做会让我们在京城的眼线没有容身之处。”
“是的,没错,我很同意你的意见。”李雪鳞坐在费泗的书房,现在是他的临时指挥部里,对面是还不习惯站立于光亮处的铁鹰。密探现在有了个新头衔:国家安全部部长。
“为了让他们潜伏下来,我们折损了不少人,赔上了金银珠宝,用了整整一年时间才进去了十个第一批的骨干。就地发展的人也不过三十多。您这么做之后,京城的警戒更加严密。我们再想送人进去更不容易。”
“是的。毫无疑问,这会让我们在和朝廷的情报战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局面。至少短期内……一年左右是如此。我们很可能单方面承受朝廷的种种发难,事到临头还没有准备。”
“而且您花这么大代价救出来的那些人恐怕还混有朝廷的眼线。”
“非常正确。你很称职,铁鹰。判断十分到位。不错。”
“所以我劝您取消这个计划。我们损失太大了,得到的却很少。”
“很少?不,恰恰相反。”李雪鳞拿过案头的一本册子,翻到夹有书签的一页,“我来给你一组数据:仅仅根据各地簿册的汇总,渤海郡国在长城以南有三百万人口。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以百姓和官员两千比一的极限状态来说,我需要一千五百名政府官员,注意,是官员!这还不包括属于政府职员范畴的辅助人员。其中有经验的高级官员不少于两百人,关键职位的中级官员不少于八百人。”
铁鹰点点头。他很喜欢李雪鳞的这种说明方式。简单、明晰,不会产生歧义。
李雪鳞拿过另一本册子,翻开:“然后还有一组数据:因为朝廷的命令,即使我们大力挽留,仍有百分之八十的官员选择了离任。这无可厚非,朝廷委派的官员都是异地任职。但这也同时意味着……”
“我们有百分之八十的官员缺口。”
“远远不止。”李雪鳞将两本册子合上,放到一边,“别忘了,我们为了细分职责而产生了不少新部门,以便政府职员能够向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提高效率。岗位增加,这缺口就不止百分之八十了。”
铁鹰沉默了一会儿:“我们可以从乡间的士绅中择贤录用。”
“不行。首先你不知道他们是不是肯合作。其次是合作后是不是只看重一己私利。最后——我很怀疑他们有多少能胜任。其实从某种角度上说晋王这手做得很漂亮。不但燕州给我,还附送了这么大块地方。等着我消化不良。现在看来确实有这种可能。”
铁鹰再次不甘心地沉默了一会儿:“可是成功与否不说,您花大力气救出来的也就这么几个,对于解决问题帮助不大。”
“你理解错了,我的部长。他们是个信号。”
“信号?”铁鹰只迟疑了一瞬,随即问道,“给谁看的?”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