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车进镇,依然从镇南就开始吆喝,小弟小妹立刻也跟着吆喝。
林余氏张了张嘴,有些不好意思开口。
“娘,不需要你喊的,其实只要我喊两嗓子,听见的人想买就会出来的,毕竟我们也卖过几回了。”
林小福见娘表情别扭,于是笑道。
“娘,有我们帮忙呢。”林小禄立刻安慰娘。
小孩子没那么畏怯,只要有人带着,就肯定能跟着吆喝。
但镇南的生意总是没有镇东好,不过一路走过去,还是有几个人出来买了些枇杷羹,看着生意做起来,大家都很欢喜。
一直到了岔道也没遇着赵家的驴车,林小福心情更好了。
她现在就不想与公公婆婆碰上,她宁愿跟在后头。
反正她也不怕婆婆再在前头抢了生意,她今天只有三十串鱼丸子,她也相信婆婆能卖的不多。
降价什么的,她是不会做的。
上回那个还价的妇人,似乎专程等在街边,看到林小福吆喝着过来,立刻跑了出来。
“你们的鱼丸子不便宜,就不买你们的!我今天一样买到七文的鱼丸子了,真是好吃!”
那妇人得意洋洋说完这翻话,还不急着走,向拿着碗、拿着钵走过来的人嚷了起来。
“大家别买他们的鱼丸子,太黑了!要十文钱一串呢!我在前头买的才七文!”
林小福微笑地看着她,就像看一个傻子。
林余氏气得红了脸,想要争辩几句,却被林小福拦下。
“娘,别人几文买卖,咱们管不着。”
这时买枇杷羹的客人走近了,他们得忙着做生意。
就有个熟客妇人不解地问林小福。
“小媳妇,为何你家鱼丸子不肯便宜呢?毕竟前头有人便宜卖,你在后头也吃亏吧。”
能在这镇上居住,能回回吃得起枇杷羹,家境都不会差,而且多半都是在开铺的,或者家里有做工的。
“夫人说的是,但成本在这里,为何前头卖得便宜?”
“因为前头卖鱼的是我家婆婆,从我这里拿了手艺去,以前也是我夫君打了渔送过去。”
“他们现成的鱼,就算只卖一文、就算一文不赚白送人,也只看他们高兴,他们哪记得我夫君打渔送鱼的辛苦?”
“婆婆好胜,要让我卖不成鱼丸子,就在前头乱喊价,等我卖不了,你们看她还便宜卖不?”
镇上做买卖的人,如何听不懂林小福这翻话?打价格战挤兑对手,垄断行市,不是大家经常遇见的算计么?
“你们不是一家人么?怎么做两家买卖?”那问话的妇人奇怪。
“说来都是家事,我们……分开吃住、分开买卖的。”林小福苦着脸解释。
“你这婆婆也是……”那妇人便有些明白,无奈地摇了摇头。
“没办法了,我当媳妇的能说什么呢?若没人买我鱼丸子,我下回就不做了,也不想白赚吆喝呢。”
“是了,我这枇杷羹也就卖今天了,这几天夫君有事,我也没办法继续来镇上,婶子若是喜欢吃,可以多买一点。”
“再说枇杷也要过季了,吃了今年等明年呢。”林小福又和气地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