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军士气已失,不多时,本就没有阵型可言的撤退便成了溃逃。
金军重骑兵随后追击掩杀。
约一刻钟后,列阵推进的金军大部队骤然加速,直追向北溃逃的宋军。
而宋军大营,营门紧闭,始终没有开启。
直至金军向北追击远离营寨十里之后,宋军忽然大开营门,全军杀向金军大营。
十月十四日,归德府北伐帅府。
“大人,这就是成闵和苏仲、薛望来书。”帅府参谋一一读完后,将几封书信交给年迈的张浚过目。
张浚一言不发,接过书信快速看完,脸上神色不知是惊是怒。
“你觉得他们三人谁说了真话,谁说了假话?”末了,张浚忽然问参谋。
“我以为他们三人都说了真话,同时也都说了假话。”参谋毫不犹豫的回道。
“说说。”张浚看了对方一眼,不知心里在想些什么。
参谋马上说道:“成闵说苏仲、薛望部不听指挥,畏敌怯战,擅自撤兵北逃,致使北伐大军久攻金军大营不下,损失惨重,就连大营也险些被金军偷袭丢失。我以为这其中有疑点,苏仲、薛望部何时北撤,成闵大军何时攻打敌营,他在书中并未说明,是先攻后撤,还是先撤后攻?若是共同进攻敌营之时,苏仲、薛望擅自撤兵北逃,便须治罪苏、薛二人。若是苏、薛二人率军进攻,不敌金军,擅自北撤,致使成闵独自面对金军,此时成闵仍可据营而守,贸然出战并不明智,有贪功之嫌,三人皆要问罪。若苏、薛二人率军进攻,遇金军不敌,求援而不得,又不能回营,不得不北撤,则成闵有罪。”
听了这话,张浚没有言语。
参谋稍稍停了一下,而后接道:“苏仲、薛望二人来信说,他们奉命率部渡河进攻敌营,久攻不下,损失惨重,将士疲敝,便准备退回大营,休整之后再战,可当大军退至营寨大门前,成闵拒不开门,反而令他们打退两里之外尾随而来的数万金军,方可开门,放他们入营,当时营外将士士气已失,若不休整,无力再战,为避免营外大军被金军灭于宋军大营门前,他二人不得不率军北撤,先去陈岗休整,不想金军紧追不舍,追击二十里,顺利撤至陈岗的宋军将士不足两万人。苏、薛二人认为他们之所以惨败,责任全在成闵,一是见死不救,反而关闭营门,断绝宋军退路,二是敌军从营门前尾随追击之时,成闵没有率军出营追击敌军,而是在半个时辰之后,率军出营进攻敌营,贪功置苏、薛四万大军于不顾。”
“三人所言真真假假,若不去军中查证,难辨真伪。不过从结果看,大人把攻取杞县的指挥权交给成闵,一战损兵两万五千余人,这个责任当有他来负。但眼下正是北伐关键时刻,成闵乃军中宿将,资历深厚,不宜问责,以免损伤北伐大军士气。苏、薛两军也得安抚,毕竟此战他们损失过于惨重,很可能失去作战能力。”
参谋分析完毕,便看着张浚,不知他如何决定。
“苏、薛二人确要安抚,但现在该考虑的是成闵部,他手里还有四万将士,攻取杞县还得靠他。马上传令给成闵,若无合适机会,暂时不用急着出击,等待吴拱率襄阳、邓州、唐州、蔡州等地的军队军北上,取了许州之后,往汴京方向靠近,而后东西夹击,汴京外围州县定能一战而下!”张浚沉默许久,最终决定以北伐大局为重。
“是,大人。不过苏、薛二人如何安抚?”参谋也知道成闵、苏仲、薛望三人之间不和,但成闵在军中的资历和地位不是其他两人可比的,北伐还得靠他。
“你亲自去一趟,给他们多送些粮草物资,好言安抚一番。若他们识大体,明大局,恢复中原之功他们还可沾染一二,如若不然,就调回后方守城去!”
此事是非曲直,张浚已经不想追究,苏、薛二人的部队损失过半,已无用处,而成闵还有四万人,还可称北伐主力,孰轻孰重,心里早有一杆秤。
“是,大人。”参谋接令。
陈岗,宋军营地。
一败之后,将士士气衰落之极。
苏仲、薛望两军合与一处,召集一众将领议事,商讨全军之后何去何从。
“废话我也不多说了,摆在我们眼前的有三条路,今天把大家聚在一起,就是想听听大家的意见。一原地待命,二返回归德府,三北上兴仁府,大家怎么想的,都说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