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怕,我有当槐树林村小的光杆司令了!”王金山不知道怎么离开了何玉萍。他心不在焉地沿着来时的路走着,他所想的不是个人的恩恩怨怨、情情爱爱,而是学校和孩子们。
“等一下!”何玉萍喊住了他。她夹着一个蓝色的文件夹来到王金山的跟前,压低了声音说:“请你不要误会。其实在每一个姑娘心里,你是可以托付终身的英雄。”
“其实,我现在想的是学校--”
“那我和你一起去槐树林。”
王金山坐上了何玉萍带来的马车,不足二十里的路程走了个把钟头。
他们很快槐树林。槐树林小学就在神母槐东槐树林村委不远的地方。王金山提议到神母槐前一拜。何玉萍建议以后再说,今天好多事要办。
在一片长满野草的空地上,两个姑娘正割青草,见王金山和一个特有气质的姑娘走过来,忙放下手里的镰刀,异口同声地吆喝:“新来的老师来了!我们可以读书了。”
当王金山告诉何玉萍,三个快读中学的姑娘如今在读小学,每天还要完成割草、挑水、做饭、喂牲口的活儿,何玉萍心酸地流泪了!
“我叫汉向前!”
“我叫汉向来!”
“汉方才!”
“汉方正!”
…………
没有谁事先安排,孩子们把王金山、何玉萍围住了,他们渴望老师的到来,最担心老师突然的离开。
王金山站在一块石头上,顿时威风凛然,感觉就是一位军威赫赫的教官!“全体都有--集合!”王金山朝着正挥舞着镰刀的姑娘们大喊。
姑娘们像一个个听到命令的战士们立刻跑到他的面前,藏之帆还卷着裤脚,藏槐花还没来得及系好领口的扣子,半个白白的小家伙跑了一半,幸好被藏之帆收拾得及时,不然要丢大的了。
命令如山倒,王金山一脸的威严,从“天地君亲师”娓娓道来:“这儿是什么地方,是大槐镇的中心地带。两千多年,这儿还是一片沙漠。有一位皇帝的弟弟,他反对民族之战,追求民族和平,他告别皇宫里的繁华,带领军队来到这儿,不是来打仗,而是在荒芜的沙漠上建起一座城池--龙马县。让这儿的民众安家乐业。那位御弟就埋在沂马山炎黄庙的旁边。我们是炎黄子孙,让我们站在这座城池里,为天下追求和平,民族团结的英雄们,深深地鞠躬!”
孩子们跟着老师面向炎黄深深地鞠躬。
“不要以为老师在搞迷信,我们是在诠释传统文化的意义何在。”王金山接着讲:“这里还传说,我国古代有一位姓孔、名丘的教育家也来过这儿游说他的儒家思想,传播儒家文化。人们为了纪念他修建夫子庙。甲午战争爆发,一位年轻的母亲救下了抗倭英雄;抗日战争时期,我的爷爷也被一样的母亲救下;知识青年扎根山村,我的父亲也被一位年轻的母亲救过。就这样,神母槐的传说越来越真。”王金山接着讲,“我们流传着‘敬师长,孝父母’的格言。我们有两个先生:教师和医生,一个负责我们的文化、思想、精神;一个负责我们的身体。我们有三个母亲:娘、党和伟大的祖国。请为我们的先生和母亲深深地鞠躬!”
孩子们鞠躬的动作非常到位,内心激情澎湃。
王金山讲了一会儿,指着北面的乌蒙山,“那里有一座天地庙,修庙的初衷一定不是为了传播迷信,而是要传承天空的碧蓝,才是鸟儿飞翔的乐园;绿色的土地,才是生我养我的家园。天有我们的梦,地是我们的根。每一片天空,每一片土地,容不得污染,更不能失去!我们要保护她们,建设她们。让地更绿,天更蓝,大槐树人更美,更幸福!”
王金山后退一步,孩子们后退一步。王金山接着讲:“我们踏着脚下的土地,仰望湛蓝的天空,再深深地鞠躬。”
“同学们,我是汉族人,来自地北繁华的都市;你们人不多,但好几个民族,是天南土生土长的人。为了实现美好的理想,让我们团结合作、携手共进。从今做起,从我做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
好多村民带着孩子过来,不一会儿将大家围住,开始好奇,后来敬佩,最后情不自禁地鼓掌、喝彩。
孩子们稍歇息了一下,王金山以一个浑厚的男中音大喊:“立正!向左——看齐!”
王金山不是不懂口令,而是要“以不变应万变、以万变应不变”来培养学生应变能力。这就造就了他的野马地位。王金山说顺时针转自古皆然,天经地义!表就这么转,人就这么转,天亦这么转,谁想改变就要付出代价!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