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陈友谅的细眼中爆出一道杀意:“没有田家子弟了。”他神态依旧是不卑不亢,进退得宜,只是在道人的眼中,他的五官变得出奇地扭曲,仿佛是凶猛的虎狼戴上了一张劣质的人皮面具。然后,他的船便退开,君山岛,终于出现在了周问鹤的面前。
出乎道人预料,第一眼的君山还是数百年前的样子。唯一的区别,就是它的正中央,竖起了一座险峻的孤峰。
“督邮峰。”猫三在道人身后说。据传东汉章帝建初年间,有一位督邮曾经来此断过一件冤狱,就是他打造了金铃与金锁,困住了君山上的那个东西。这个故事还有另外一个版本,建初三年洞庭水泛,八九百里间,全部沦为泽国,有人听到湖中似有龙吟。洞庭当地妇人何氏被水卷走,过了十天,她却自己出现在了湖边的浅滩上。当时她衣不遮体,口不能言,形如一只落水老猿猴,六个月之后,她诞下了一个虾婴。何氏最终被丈夫杀死,虾婴亦被村人在滩涂上砸为一滩白浆。路过此处的督邮判何氏丈夫无罪,又以贞妇之礼厚葬了何氏。
舢板驶过一个码头,说是码头,其实只是在水深合适的地方搭了两块木板。“这就是搭琅津。”猫三道,“我们上一次登船的地方。”道人点点头:“也是无名喇嘛被杀的地方。”他说。
杨霜的书稿对这个古渡口花了大量了笔墨,所以他知道,始皇帝投玺于水的地方就在附近,而他也知道,搭琅津这个名字其实并不古怪,因为整个洞庭,在先秦时期也被叫做搭琅地。
舢板在一片水湾里搁浅了,这里的水只到脚踝,周问鹤与猫三下船涉水前行。这时天色已经暗了,刚才在夕阳下秀丽祥和的君山岛,如今在阴影中像是换了一副面孔。
走过滩涂,他们很快就进入了树林,凭借最后一点余晖,沿着一条不知名的小径,摸索着向前。走了大约小半个时辰,小径便寻不到了。猫三提议休息一下,于是他们在一座山包上生起火,拿出先前买的熬肉与椒盐,猫三撕开一个馒头,又挑了几块肥多瘦少的熬肉,伸到放椒盐的碟子里狠狠蘸了两蘸,和馒头卷在一起送进口里大嚼了起来。周问鹤也抓起一块熬肉夹进馒头中,这熬肉是用多年老汤文火慢煮而成,煮成后多放酱豉,虽然现在吃已经有些干硬,但是风味不减。
周问鹤这一个月来,看到此处与天宝诸般不同,其中最让他欢喜的,便是元人一日可吃三餐,这入夜一顿对于道人这种口腹之徒,实在是受惠良多。
吃完之后,天已经彻底黑了,四周只有蝉鸣和风掠过树林的沙沙声。
“接下来怎么走?”猫三心满意足地拍掉手上的椒盐,又把嘴边的肉末捋进口中。道人迷惘地站起身四处眺望,忽然他脸色一变:“有人!”猫三也几乎在同时一脚踢灭火堆,同周问鹤藏身在了一块巨石后面。
朦胧的月光下,山包下的树林中影影绰绰走来一行人。可能是身在低处,他们似乎并没有注意到刚才猫三这里的火光,只是缓步在树林中前行。他们走路的样子很不自然,步伐迈得很小,看上去无精打采。除此之外,似乎还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但是距离太远,道人看不清楚。
那群人缓缓靠近了,道人发现他们似乎都是秦代僚属的打扮,其中亦有行伍之人,还有两个女子。他们之所以步履艰难,是因为手脚都被上了镣铐,说他们是囚徒,却也没有看到押运他们的人。
猫三忽然扯了一下周问鹤的衣袖:“他们的头……”
道人低声说:“你管那个叫头吗?”
这些人的脖子上,都顶着一个大到不合比例的苍白肉团,每走一步,上面的肥肉都会颤颤巍巍地抖个不停,原本道人以为这些人的脸上没有长五官,待到它们更靠近了,他才发现,他们的五官都眯缝成了一条线,藏进了肥肉的褶皱里。这都不能叫肉块,或许应该管它们叫“油团”更合适。他们的脑袋像是在源源不断地溢出油脂,那些肥油汇成几股顺着脸颊滴在地上,光看到,心里就会发腻。
待到那群人渐渐在黑森森的林子里隐没,周问鹤与猫三急忙蹑手蹑脚跟了上去。那些人前进的方向,似乎就是督邮,如果运气好,他们会带着道人前往督邮脚下的石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