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万人的师编制太过庞大,在人民军总参谋长张汉卿的统一部署下,扩师为军,升旅为师,在陆军中取消旅制。装备、后勤统一调度,成为完全标准化的军队。
此时第二个“三年计划”已经完成过半,原东北自治政府名下财政收入已突破10亿元,即使发生了直奉大战这样的人祸,连同被打烂了的豫、鲁、直诸省和京津地区也有约12。6亿元。同期的日本经济因为陷入1920年危机后的萧条,且又发生了著名的关东大地震,使得当年财政锐减,从而当年中国国民收入达到约为同期日本的90%。同时中国生铁生产已突破400万吨,钢材也突破100万吨,为铁路大建设提供了充足的经济与物力支持。
在此条件下,孙中山以巨大的热情投入到建设10万公里铁路的雄伟计划中,他通过与张汉卿的沟通,构想了横跨中国东西南北的四纵四横交通网:
1纵:京汉铁路与汉粤铁路在武昌与汉口段连通,成为京广铁路,只依赖于长江大桥的建造,在长江大桥之建设未完成前,目前计划以火车轮渡作为连接办法;
2纵:连接津浦线与苏浙沪铁路,成为京沪铁路,也依赖于长江大桥的建造;对制约京广、京沪铁路的长江,将计划请美国专家设计长江大桥;
3纵:从北京出发,经直隶霸州、衡水,山东聊城、荷泽,安徽阜阳至江西九江,成为小京九铁路,然后连南昌、吉安、赣州,进入广东龙川、东莞、深圳,接入香港九龙,成为大京九;
4纵:以北京始,建设与南满铁路平齐的京佳线,即经怀柔,热河承德、赤峰,至通辽,南北沿从大安连接哈尔滨,若有余力再直接连上佳木斯,既可绕开日本控制的南满铁路,又能增强北京对东北的战略控制能力。
1横:从徐州东向至连云港,从洛阳西行接西安,连上已完成之西安至宝鸡段,然后接天水、兰州,成为后世的陇海铁路,再从兰州西北延伸到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成为兰新线;
2横:从浙江金华至贵州贵阳,经江西鹰潭,湖南株洲、娄底、怀化,成为横贯华南腹地的大干线金贵线;
3横:从天津经北京、张垣(张家口)、接贲红、二连浩特,直入外蒙古省城库伦的所谓“天伦”线,成为中央控制北方的战略交通线;
4横:在青岛连通济南的“胶济线”基础上,从济南延伸到德州、衡水、石家庄,至山西太原、榆次一线,为将来利用山西丰富的煤矿资源做好准备。
这4纵4横贯穿了中国的各个方向、多个省份,成为各方瞩目的重大基建项目,不算已建成部分,新建部分约有5000公里。按照民国初年银元价值,修建每公里铁路约需洋元10。6万元,按照标准宽轨(英制轨,1435mm宽),每米长度约需钢材38公斤。此一工程共需支出5。3亿元、19万吨钢材(正史上那个年代中国每年钢材总产量不到4万吨),没有奉系打下的工业和财政基础,这样的花费是难以想象的。为尽快实现经济效益,实行了修成一段就先行营运一段的办法。同时为了降低筑路成本,还采用了兵、工修路的方法,利用部队参加修路。
随着五年制义务教育在中央控制各省展开,接着从德国进口的百台机床陆续到港,以及扩大建设汉阳兵工厂、建设西安飞机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哈尔滨水上飞机制造厂等,再要供养这么多的军队,需要的财政远超收入,实在有些力不从心。
国际上对于张作霖的执政政府表示支持,但也呼吁中国裁兵----一个并不富裕的国家竟然在此时拥有了120万人的陆军!张汉卿也想在难得的和平时期休兵养息,但诸多的地方势力仍在,国家只是完成了形势上的统一,但西南诸省仍在军阀手中,东北日军仍在待机而动,京城仍有冯、孙两部军队如哽在喉,阎锡山仍在逍遥地做他的山西土皇帝,如此种种,裁兵不但不可行,还需加强。他与张作霖一面将奉系人马安插进国家各个要害部门,一面在秦皇岛组建了第一支战车(坦克)队,调自己曾经的卫队团一营营长李振元少校任队长,不久后形成了拥有中国最早的由30辆t-20组成的坦克编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