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事实已经就位,电力输出系统,传感系统,自动导航系统,自动驾驶系统,空气循环系统,水源净化再利用系统,能量反应系统,势能回收系统,垃圾分拣系统,光合作用培植有机植物和蛋白生命系统......都经过检测可以在飞船正常使用了。
在16大系统完成性能和功能测试后,整个飞船的主体按照计划在第一阶段完成了主体施工。
这个过程是六个月、180天的紧张施工建造。
第二阶段,是为期160天的,内部机能相互协调和各功能档次调节,智能检查与修复系统的铺设。
此前一步的构建,就像是人的躯体全部构造完工,这一步是神经元的布局,它在把整个飞船结构变成一个智能整体,最后的一个阶段会是45天的终端缔造。
把智能核心和各单元一一对应,在各系统设立下一级智能单元。
这种智能,附带问题自检和修护功能,在飞船小部位有问题和故障时,利用小型智能维修机器人,来完成修理。
大部件硬件问题,则用大型机器人替换部件。
三个阶段的完成一共得耗费一年多一点的时间,这是硬件组合的完成,飞船事实到了这里,可以实现飞行了。
但是后期飞船内部的舱室层面的构建和局部单元的构造,得前后需要五年来细化施工,不过机器人可以在飞船里工作了。
它的主体只是一年零两个月就完成。
很多飞船的维修备用部件,还得做很多替换件,在飞船里储存下来,所以主体修建完工,直到炼炉不再出合金钢铁,得两年的功夫。
整个飞船的材料收集,计划施工,配套的一切生产结构的完成,和智能机的生产调配,这都是终端“洛娅”智能来一体完成的。
我只是把施工的过程和要求,飞船一切的材料,提供给它去具体安排。
“希望号”飞船,船体为六节段形式的,目前飞船龙骨,外金属面板和内部系统结构,已经安装和对接完成,在做后期的细部穿孔铆合焊接工艺。
它整个舒展开为长度160米,机翼宽度120米。
折叠主体龙骨和收起机翼,为90米长,60米宽。
这是主体可以两重折叠,并且收放自如的一种飞船。
我看了看这艘飞船最终修建完成后给出的乘员数据为800人。
它能提供800人的基础生存条件,在有另外补给的条件下,可以载2500人做星空远航飞行。
这种另外补给,是指携带自然生存环境的对接舱。
这种对接舱必须具备氧气和淡水的循环机构,有食物循环再生系统。
飞船仅仅是提供能量飞行。
也就是说,希望号可以额外叠加一个到四个生活舱。把人数最大限度的增加到2500人左右。
这是从消耗船体资源的下限来计算的。
超过这个数字,就会影响船体里的微循环系统。
进一步,在长时间里,损坏大循环系统的功能。
所以这种星际远航的飞船,人员是绝对不可以超载的。
毕竟人是消耗物资和自然资源才能存活。循环系统一旦维系不了,整个飞船的人类都要出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