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这造假的也太没有职业操守了,不给我打个五折,小心我去消协投诉你们。
那小子也毫不示弱,说你去告吧,“证据”已经蘸酱吃了,还有一筐土豆,没刻呢。
我跟他耗不起,全款付清,头也不回就走了。只听他在后面嘀咕,“穿得人五人六的,三十块钱还他·妈讲价……”
……
我直奔长途客车站,经过三个多小时的颠簸,终于到了省科技大,亮明“记者证”,看门的大爷打了个电话,没几分钟,一位戴眼镜的老教授就急匆匆地下楼接我。
在我说出来意后,老教授显得更热情,说:“记者同志您好您好,怎么来之前没事先打个电话,我们也好派人接你……哦,对了,您是哪家报社的?主编是哪位?”
我胡乱说了几句,老教授也没怀疑,一边带我上楼,一边向我介绍,“李记者,您这次的报道方向是很准确的,梁放同学在我院的气象专业里可是专家级人物,哦,毫不自夸地说,他不止在国内,就算在国际上也算是不可多得人才,只不过很不巧,他请了长假外出考察,您这次来,恐怕见不到本人了。”
我说,“那确实有点可惜,我们报社这次要评选近十年来全省各界各行业风云人物,错过了恐怕要再等十年。要不这样,等他回来,你们再联系我?”
老教授连忙拉住我,“那倒不用,我们的学生档案都录入在计算机系统里,您想查什么,比问他本人都全。”说着,上了三楼,把我带进一间计算机机房,通过验证后,打开了一台电脑,输入很长一段密码,调出了梁放的档案信息——
我当时很感慨,自己毕业那年,当时的档案就是几片纸,甚至有的人名字都弄错了也不敢涂改,怕被误会弄虚作假。可这才几年呐,学生的所有信息都存在电脑里了,想增想改方便随意,存储拷贝简单快捷。
老教授把椅子让给我,自己去旁边的档案室翻档案了,我看了眼屏幕上眼梁放的免冠二寸照,心里多少有点不是滋味,他带着大眼镜面露微笑,就好像刚刚还在我眼前晃动,可转眼就没了似的,让人不禁唏嘘……
我往下翻页,梁放二十岁之前的资料甚至要比普通人一辈子都多——从很小就被视作“神童”,三岁能背古诗百首,五岁能写文章千言,十岁初中毕业,十五岁就考上了研究生……一路成长、辉煌照人,的确是个难得的天才。我一页一页的看,却找不出什么线索,只是他在校的最后几年里,资料越来越少,那些获得国内国际科研大奖的记录也变得稀稀寥寥,我正困惑的时候,老教授已抱着几个档案盒走了回来,笑着问我,“怎么样,李记者?有些收获吧?!”
我点点头,“老师,我有些地方不明白,还得向您请教。”
“别客气,随便问。”
“梁放是‘神童’,十五岁就考上了研究生,可现在都五、六年了还没毕业……”
老教授笑着说,“这孩子虽然聪明,但有时也极有个性,期间三、四年被邀请到国外参加专业领域研究项目,学业也算耽搁了一段时间……”
我尽量压制住心里的波动,问老教授,“去的哪个国家?哪所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