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话说太子到了西南封邑之地,未惊动守城,他将五千御林军留在城外三十里地安营扎寨,自己和常卫带几名亲兵换上小贩打扮,挑着空箩筐进程,对守城的说进城买货。
进了城,在城内各处街市转了一圈,发觉城内次序井然,只是饥民到处都是。
中午又进了一家叫岳阳楼的饭店,坐下点菜时太子向店小二打听抗租暴动的事,店小二道:“爷口音是外乡人吧?那抗租的事是乡里发生的事,对咱城里影响不太大,听说乡里暴民打死过一两个乡绅,农户抢了几户大户人家,带走财物上火炉山为寇,那几户受影响的大户人举家逃来城里避难,场面有点狼狈,官府已经出动官兵去围剿了。”
太子看了眼小鲁能,小鲁能马上从兜里掏出一两银子抛给店小二,“咱家爷赏你的”,店小二眉开眼笑,连声道谢。又说:“这几年春旱夏捞,虫灾不断,农户失收严重,加上地租不减,官府赋税连年加码,民不聊生啊,抗税的都是想留下来好好守住家园的人,否则早已举家逃荒去了。唉能活下去谁要落草为寇啊。”
太子问小二:“官府对百姓如何?”
店小二年纪小,也不避讳,说:“县太爷是个贪官。只会压榨百姓,肥得流油,但是个一毛不拔的吝惜鬼、短命鬼。”
“有什么具体事例吗?”太子问
店小二是机灵鬼,道:“爷是上头派来的钦差大臣吧?”
小鲁能又抛了一锭银子过去,这次足有五两,店小二不再犹豫了,将县太爷这几年的行径一五一十都说了。
还间接告了省总督大人一状。说他们将上头下发的赈灾粮都贪污了,还将赈灾的粮食偷偷低价卖给恒生米铺,恒生米铺趁着抗租、乡绅外逃等事件到处制造恐慌,抬高米价。现在米价每天都在涨,已经涨到天去了。
吃完饭,太子离开岳阳楼就直奔恒生米铺,米铺的米价比京城贵一倍不止。太子算一算军中的粮草也已不多。按规矩应该由地方官府解决平乱期间的军费。
大街上各地逃荒来的饥民很多,官府又迟迟不发救济粮,有的饥民已经在街市上卖儿卖女了。
在这些人中,有个6、7岁的小男孩,身边没有大人在,跪在地上,头上插着根草,常卫来自民间,知道这孩子在卖自己。就停住脚步,问:“你家大人呢?”,孩子说“爹刚死,没钱埋,卖身葬父。”说完无助地小声哭起来。太子驻足回望,问”你爹在哪里?”小孩指指身后。男孩身后是堵墙,什么都没有。“带我们去”太子说。小孩站起来,摇摇晃晃地沿着墙边走,走到那堵墙的缺口处就拐了进去,众人才发现那堵墙是一个破庙的围墙,男孩带他们来到一张破草席旁,一个男人脸色发灰躺在草席上,一动不动,常卫蹲下身探探他鼻息,已经没有了气息,应该死了有段时间了。他望向太子,太子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处理死人之事,有点不知所措。小男孩跪在地上,拉着死人的手,摇着:“爹,醒醒啊。”太子望向小鲁能,说:“你去帮他处理一下后事,给小孩找个人家,办完之后到县衙会合,”,常卫接着也跟小鲁能交待了几句。一行人继续前行。
太子又私访了一天,发觉局面并没有舅舅曾记史奏折上说的那么失控,没有演变成暴动。只是民不聊生,官府又迟迟不开仓赈灾。
他和副将常卫商量,制定出了平乱方案,主要是开仓放粮,减租减赋,让百姓活下去,然后抓拿一两个匪首,斩首示众,以儆效尤。惩治一批贪官。
于是,太子回到城外与守军汇合。
卯时点三百御林军入城,早有先锋官通知城门守卫,守卫火速报给官府,县太爷命令大开城门,亲自到城门外迎接。
一行人进了城到了县太爷的县衙门,太子居中而坐,宣读圣旨。
县太爷接完圣旨,将官印交给太子。
太子命他去为五千御林军筹备两万担粮食和军用补给。并每个兵士发晌银五两。
县太爷诺诺而去。一回到家里,就杀猪似的怪叫:“还让不让人活啊,本县本来就穷,来个钦差就剥一层皮,现在来了个太子,真要了我老命了!”
却见师爷匆匆跑进来,“不好了,太子开仓放粮了”
县太爷尖厉地吼起来:“啊哟喂”一口痰上来,竟晕了过去。
家人按人中,掐脖子,才悠悠醒转。
师爷哭着说:“老爷,小人知道您舍不得,但是他是太子,就是未来的皇上,为了您的前程和身家性命,只能照办啊。”
这县太爷是个出了名的孤寒鬼。听师爷这么说,还想晕过去。这次太子着实要了他的老命了。
太子开仓放粮三天,饥民实在太多,粮仓储量日少,一些还有存粮的民众也来领粮,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于是太子就在城里建起了七处施粥点,让真正断粮的灾民都能吃上一口保命粥。
又将恒生米铺的老板抓了,以饥荒时期哄抬米价之名关了起来,并将其米仓充公。县太爷在恒生米铺是有股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