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难说,现在的仁宗皇帝,是否后悔当初没有听从韩琦在鄜、庆、渭三州添兵、及建立一支机动部队的建议?如果那支部队存在,定川砦之战很可能是另一种结局,但是现在……
仁宗皇帝很想听听,宋军定川砦战役失利后,在军事上极有远见的韩琦,对未来西北局势又有什么样的设想。因此,宋仁宗一面派翰林学士王尧臣第三次安抚陕西,一面派梁坚、张庾二人带着他的亲笔札子,前往秦凤路经略安抚使韩琦那里,仁宗皇帝在札子里向韩琦明确提出了一个要求:
陕西沿边自委分四路以来,颇闻训(齐)练士卒,修茸城垒,羌丑达一年之久不来犯塞。朝廷本以为,倘若寇兵再来,我军必能固守疆土,打击敌军凶狠气焰,不料泾原路将帅无谋,轻出战斗,既误国计,又可能助长敌军长驱直入之心。今虽已命文彦博代替王沿,狄青补葛怀敏之缺,损失的军马、兵员、器械亦予补充,并重新于永兴军设置都总管司,一如四路屯聚兵马,精加训练,准备分壁应援及镇守关辅。兼闻渭州、镇戎军一带昨经虏掠,道路方通,但如果贼军去而复来,如何抵御控扼?纵然泾原能保无虑,但别路谁能保证不会再遭寇掠?西鄙之患平定无期,卿等早副朝佥,久处边任,虽稽殄寇之效,备存许国之诚,必有深谋破其奸计。俟札子到日,审细从长经度捍御之策,具陈利害,令梁坚、张庾赍来赴阙。
当韩琦接到宋仁宗这份札子后,很难说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自西北开战以来,有关战争的重大方略和对策,韩琦并没有少提建议:从力主出兵主动出击,以攻为守;到审时度势、请求在鄜、庆、渭三州添兵,争取局部主动。哪一次的方略不是耗费了韩琦巨大心血?但宋仁宗却在最后时刻否定了韩琦的建议,终使帝国掌握主动的机会一点点消磨贻尽,一二再地遭受挫折。
现在仁宗皇帝被南墙碰的头破血流了,又一次向他征询对策,宋仁宗这是以国士待韩琦,忠贞质朴、一心为国的韩琦,又怎么能不尽心竭力,以报国家?
于是,韩琦分析帝**队屡次失利的原因,在给仁宗皇帝的奏章中,又一次提出了目前帝国应当采取的对策:
臣前次提出浅攻的策略,是因为那时民力尚未极度损耗,北方尚无威胁,以举国之势打击,西夏便会有所衰败。但今日民力已困,北方契丹虎视眈眈,因此,攻讨之策现在已经不再适用。然而,如果召勇猛偏将五、七人,让他们招募一、两万敢死军民屯兵于一路,待贼入寇,合本路兵力出击。偌犯他路,则或让这支部队攻击敌簿弱之地、或破坏敌军粮草供应、或直抵兴州覆其巢穴。就算没有什么大的收获,但也可为日后我军反击提供许多经验。这个办法如能实行,或许能收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韩琦这个建议,其根本宗旨,仍然是请求给鄜、庆、渭三州添兵的计划中演化而来。在目前形势下,这是一个暂时采取稳妥防守、待元气恢复后再图谋反击的策略。而事实上,这时的韩琦,也的确在心中正勾画着一幅反击西夏的宏大蓝图——夺取横山,砍断元昊臂膀!
就在韩琦心中谋划着这幅蓝图,并准备亲自巡视边防,抗御西夏军队骚扰的时候,环庆路的范仲淹,也就西北战事向仁宗皇帝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范仲淹的建议,源之于朝廷对他职务的变动。
本来,定川砦战后,宋仁宗已经调河东都转运使文彦博,顶替王沿负责泾原一路。但宋仁宗考虑到泾原一线地势相对开阔,无险可依,最易受到夏军攻击,宋军两次惨败都发生在这里,而文彦博毕竟缺少实战的经验,因此,仁宗皇帝改变了原来的计划,决定调范仲淹去泾原,文彦博则接替范仲淹,主持环庆路。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