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他有备而来。
夜幕降临的时候,果兴军翻过宏观煤矿的瓦房进入到大院内。
院子里没有声响,两侧的房子里偶尔传出些工人的闲谈声。
他很快接近了院子尽头的大铁门,门卫室里传出经警们喝酒的吆喝声。
他疾步跑向铁门与山坡的接壤处,并迅速登上了铁门的顶端,两条腿骑在了铁门上。
这时,警卫室里传出了狗叫声。
他不敢怠慢,迅速从铁门上滑了下去,脚尖点地,稳稳的站在了铁门内侧。完成一系列动作后,他长长的出了一口气,一个人消失在通往山沟的公路上。
这是条通往矿区的公路,只二十几分钟的路程,他就走进了矿区。夜色下隐约看见宽阔的煤场里那些散落在各处的挖煤机械,还有些没能装煤的卡车停在那些高大的煤山旁。
这是个露天煤矿,一个较平坦的山坡上几栋瓦房不规则的散落在那里,房向或东或西没个标准,都是随着坡型建筑的。瓦房里是有人居住的,因为,那些瓦房都是灯火通明的。
这里的夜很安静,他可以随便走动不会担心有人发现,因为,房子里的人根本不会走出来,偶尔有人走出房子,也是上个厕所后急急的跑回屋子去。
果兴军找了台卡车,打开车门坐了上去。
他在仔细的回想着那个神奇的台河大峡谷,那个大峡谷显然不会在这里,因为,这里根本就没有茂密的深林,更听不见滚滚的流水声。
透过车窗空旷的煤场上没有任何神秘感,那个小清提到的金矿也无从寻找。稍息片刻,他跳下车向着来时的路走回去。
回去的路并不长,确看见几个通向其他山沟的岔道,这可难住了果兴军。每个岔道都很深,试探着走进去都是些崎岖的山路,也许这些崎岖的山路就是通往神奇大峡谷的。只是,深更半夜一个人行走在这样的阴森的山路上的确让人毛骨悚然。他不再停留,一路小跑结束了此次探险,最终一无所获。
果兴军离开宏观煤矿煤矿去了山城镇,这时,王顺子和田大贵已经离开了山城镇,没人知道两个人去了哪里。幸好,那台破三轮车还在。果兴军暂住在王顺子家的厢房,找人修理一下三轮车,一个人做起了收售生猪的生意。
果兴军出师不利,出车的第一天天老爷就给他来了一个下马威。
盛夏时节,山野中满目烂漫的鲜花绿草,空气中飘逸着山野里独有的清香沁人心腑。百灵鸟盘旋在空中,嘀嘀嘟嘟的歌唱,清风温柔的抚摸着小树的头顶,一片片小树幸福的轻轻摇摆着,这一切都在大山的怀抱里尽享天伦。
“三伏天娃娃脸,说变就变。”
果兴军的三轮车翻过山梁时,远处飘来的乌云刹那间倾下了瓢泼大雨。电闪雷鸣,狂风骤起,山野中沟壑里到处是哗哗的流水。山梁下的草甸子里白茫茫一片,无法识别路在何方。
雨停了,风住了,云也去了。雨后的阳光继续毒烤着大地,懒洋洋的风带着滚烫的热浪没心没肺的拥向老实巴交的山谷,热浪卷走了枝叶上的水滴也烘干了果兴军**的衣裳。
天晴了,鸟来了,衣服也干了,果兴军的心情却糟糕到了极点。
眼前的草甸子是通往前进村的必经之路,那里有王顺子的亲戚,是他们收猪的老根据地。这块草地也是当初几个人最头痛的绝地,曾经的哥几个把这块草地称之“为死亡之地”。也正因为这里是“死亡之地”,这里的生猪价格才便宜的多。
在这块草地里,他们的三轮车多次陷进泥潭动弹不得。好在当时有三个人,一人开车两人推,每次都能从泥潭中痛苦的挣扎出来。而今,果兴军光杆司令一个人,如何过得了雨后的泥潭呢?
退是肯定不行了,原本就狭窄的山路,蜿蜒十几里,两边杂木丛生怪石嶙峋,向前开都会有磕磕碰碰的时候,倒车哪里行得通?调头吧,山路上是很少有这样宽敞处的,车已经到了泥潭的边缘,越雷池一步是万万使不得的。真是进退两难!
果兴军束手无策,急的团团转。
临来前他曾再三的询问王风子,确认已经多日无雨才敢走这条路,却偏偏在临近草地的时候天老爷下起了雨,还是暴雨,下得沟满壕平的暴雨。
车停在了山脚下草甸子边上,果兴军走进草甸子想探个究竟,结果可想而知。
望着白茫茫的草甸子,果兴军呆在那儿了。不时的回头看看身后崎岖的山路,情绪低落到了极点。索性睡上一觉,也许会有过路的行人,或许会遇到别的办法。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直到太阳要落山的时候,草甸子上的水才渐渐的退去,甸子上露出了绿草和黑土道。
这时候的土道是走不得的,因为,那里已经是泥潭。
一觉醒来,太阳已经偏西,路上仍没见到行人,这样的雨后,车辆是绝不会出现在这里的。果兴军不得不离开车,向车后的山路寻找退路。
上山路的百十米左右有一片低矮的榛子树,坡也较平坦,如果把这片榛子树平了,车在这里就能调头。果兴军后悔自己不该睡觉,如果早些想到此法时间会宽裕的多。
果兴军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他清楚的知道,太阳很快就会消失在山的那一边。于是,他没急着平这片榛子树,而是先把车退到这里来,因为,如果天黑下来,在这样的山路上倒车是绝对不可能完成的事。尽管距离并不算长,这段路也还算好走,他把车退到榛子树这里的时候,天已经黑了。
车就停在榛子树这里,果兴军琢磨一下倒车的位置,开始平榛子树,工具也只有手里的大秤砣……
果兴军走后,小清被调进了财务科。小莲去市农中读高三,小红也就不再来矿上。耿三和小川子仍然在采煤队,仍然下井挖煤。曾经的一群好兄弟各自走上了属于自己的而又很难交汇到一起的路。
小莲走进农业技术高级中学后对自己的选择产生了怀疑。当时台河市里有个评价几所中学的顺口溜叫“一中紧,二中松,要搞对象上农中。”从顺口溜里就可以知道当时农中的学习环境是什么样子了。更何况,当时农中的高考文件尚未下来,农中的学生能不能参加高考,农业方面的大学是不是还会来这里定向招生等等,这些都还是未知。学生当中对高考怀有疑问的同学比比皆是,老师也对此一无所知。因此,大部分同学都已经丧失了高考的信心,丧失了学习兴趣。小莲的心情也一样,只是,小莲特别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无论其他同学怎样看待高考问题,她总是默默地刻苦的学习各门功课。
小莲进煤矿食堂之前在市第一中学读高二,高中课本基本读完了。农中的课程与普通高中的略有不同,除了数理化语数之外多了一门专业课,少了一门外语课。文化课对小莲来说不是问题,不用学就在班级里鹤立鸡群。所以,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补习专业课上了。小莲天生的聪慧过人,上学几个月的时间,各门功课成绩名列前茅。上学第三次月考,年组排名第一。
小莲读的是高三,如果农中的高考政策不变,明年就要参加高考了。而对她来说高考前的学习状态并没有多少紧张的气氛,因为,当时的农中高考是定向招生,定额录取。就是固定的大学给本校固定的录取名额,按名次录取。小莲在年组名列第一,并且与第二名的分数差距已经过百分,如此之大的差距,只要小莲把这个成绩坚持到明年,金榜题名几乎没有悬念。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