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荧泽之地大约在后世河南的浚县西北方向,而卫国国都朝歌大概在后世河南的淇县附近,两县地域毗邻,相距不远,如今卫国在荧泽败北,那些狄人一旦收拾完战场,从荧泽出发便真正能对朝歌城朝发夕至了。
好在此时骑兵的马蹄铁、马蹬等物尚未发明,这时的骑军还远不如后世犀利,没有马蹄铁的骑军连日行百里都做不到,大战过后无论是人、马都要歇息,缓下脚力。特别是马匹,若行路太多、太久,而不知爱惜,不用多久就会报废,说来还是科技树不够的问题,此时却能帮助施人吉多拖些时间。
孔婴齐边退边走,陆续又有溃兵前来汇合,渐渐手中也有了五百多兵丁,留了两百给施人吉、张丘二人统带,让二人负责断后,并有命令务必拖住狄军五日,好让国都中的大人们能做出更为妥善的防御安排。
施人吉以野外无处御敌为由,向其要求了一座小鄙邑“淇门邑”的全权处置权。如今在国君和几位大将相继身死后,孔婴齐反成了前线的最高指挥官,考虑到淇门只是座小鄙邑(乡镇),他还是同意了施人吉的请求,并许他临时的“征兵作甲”权,能随意抽调邑内壮丁守城。
卫国国都为殷商故都朝歌,其靠近淇水而建城,河水流经太行山脉形成独特的淇河风光,被誉为“北国漓江”。“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誾,佩玉之傩。淇水鴅鴅,桧楫松舟。”淇水边长大的中国有史记载的第一位女诗人许穆夫人写下过这样的诗句。
淇门邑听其名字就知道,乃是朝歌东面的小邑,城虽不大却是狄人入侵朝歌的必经之路。前线败绩传来后,如今邑中有权势、有门路的人全跑去朝歌了,毕竟国都中城高墙厚,又有大军驻守,无疑更为安全。权贵们跑了,这倒让施人吉省心,这下他可以全无障碍地去接收该邑的城防了,不用再担心别人指手画脚。
施人吉的第一个命令就是让手下的丁勇们四散而出,去乡野间“征兵”,也就是抓壮丁了,毕竟手中人数还是太少,而他抓壮丁的比例更是达到了二抽一,基本就是每家每户都要出一个壮丁了,不可谓不严酷。
不过狄人即将入侵的消息传来后,不仅是贵族,连乡野间也有风闻,导致逃亡者甚重,最后遍搜淇门邑周边的数座遂野甸邑农村,也只拉来400多壮丁。
壮丁不足的话,壮妇也行啊,都这么危急的亡国时刻了,也不考虑什么怜香惜玉了,于是对于那些男丁逃亡的甸邑农家,施人吉下令抓来壮妇充军。在张庄甸施人吉也跟壮妇们一起干过农活,知道经过多年农事的打熬,她们的力气也不小,不能上战场杀人的话,做些苦力的活计还是可以的,于是又有600余壮妇被抓了来。
如此穷兵黩武之下,施人吉的手上总算有了些自保的力量,他开始下令所有人参与劳役,务必在狄人来到之前增高城池,加强城防。此时正是冬天,天气寒冷,所以他采用了小说里常用的泼水以泥沙筑城的方法,据说这是后世曹操战马超时的“寒夜筑土城法”,以松软的泥沙筑城,再以水浇之,经过一夜冰冻后,坚硬异常,曹操因此一夜筑城。
只是典故毕竟只是典故,经过亲自试验后,施人吉发现,这增高的部分城墙的确在寒冷的早晨和夜晚非常坚硬,但是日中太阳一晒,就开始松软,甚至滴水,这里毕竟属于河南河北地带,不像辽东等地那般寒冷。不过好在这几日天气还算寒冷,勉强还能用上,不至于一下就溃了,但这天气说不得过几天就会变暖,这种地带,有五日寒就会有五日暖,冷热空气交替才是正常的表现。
浇筑城墙只用了半日,接下来第二个命令就是整治兵器了,施人吉让劳力们大量打造竹制和木制的长矛、短矛类兵器。短矛还是做投掷矛,算是弥补远程弓箭的不足,毕竟这个时代弓箭太金贵,只少量装配。长矛则做的比一般的还要长上许多,利用比狄人刀兵长的优势,来袭扰杀敌,当狄人还在云梯上攀爬,城墙上长矛就先一步到了,将他捅下去。还有狼牙棒,挑选数十力大之人使用,把守城变成后世的打地鼠游戏,狄人只要冒个头就把他打下去。因为只有拍打一式,这无疑大大简化了招式,也不需要太多的训练,寻常农人也能做得,而且当头一棒槌其实威力也不小。
第三个命令是在城墙下布置蒺蔾、鹿角木、陷马坑、拒马枪等物,主要用来阻滞对方,特别是防止敌军中的骑兵部队近前。
蒺蔾主要是洒在前进路上的铁钉之类,主要是刺杀敌军人马的脚部,当然施人吉没有铁料,只能用尖石子、竹木渣子代替。反正这时马没马蹄掌,人好多也穿...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