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9节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116番外:味蕾

    当家乡的炊烟袅袅升起,味蕾也从梦中苏醒,一天的好心情从早餐开始。

    吃是最直接的乐趣,甜能给你幸福,辣能给你刺激,酸能给你调皮,苦能给你反思。有人说,吃饭是为了活着;有人却说,活着是为了吃饭。人生快乐的事情很多,但不能饿着肚子去体验人生的美好。

    吃饭问题从古至今都是一个大问题,是人们的头等大事。我们不但要吃,而且还得吃好,“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孔夫子好像一本正经的不食人间烟火,但殊不知也是个非常有生活情趣的人,当他的学生得先送几斤好肉作为拜师礼,中国的饮食文化的源远流长从中可窥一斑。

    关于吃的方面,我们应该可以自信,没有哪一个国家敢说在饮食方面能超越中国,中国的饮食文化五千多年了,西方人真的还没有吃明白。西方能拿出手的,也只有他们相对讲究的法国人,而法国人能拿出手的,也不过仅仅是鹅肝酱而已。

    很多新生代,他们迷恋美国的快餐,认为本土的食物土。饮食是一种文化,这和历史一样重要,食物不仅仅是食物,吃了是会想问题的,一个从小吃肯德基长大的中国小孩,会对这个国家留下什么感情呢?韩国人天天吃泡菜,天天吃泡菜,有些人会觉得可笑,可是那些人或许不知道这是保护自己国家的一种方式。

    古代人比我们有情趣的多,他们为了一顿佳肴,可以花一整天的功夫去煮,去炖。现在的中国人,有多少人会有这种耐性?

    中国古人把自己的智慧体现在了手艺上,把美好留在了舌尖上。

    《舌尖上的中国》的成功,就在于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也侧面反映了国人对自己的饮食是认同的和喜爱的。

    近些年流行的“吃货”一词成功从贬义词变成了中性词,这或许只是人们想要表达自己爱吃的调侃说法,可是真正做到会吃这种境界就比较高了,一般人就是胡吃海塞,菜不是这种吃法,观其色、闻其香、品其味体验菜的艺术。(但如果你平时真这样干了,或许会有人认为你有问题。)不过没关系,就像我前面说的,吃是最直接的事情,所以最直接的事情往往是最简单的事情。“吃”是个可以将就也可以讲究的东西。

    食物能给予你温暖的感觉、幸福的感觉,让你的味蕾融化在酸甜苦辣咸里,沉醉而不能自拔。

    味蕾是有记忆的,食物除了消除饥饿的功能之外,也越来越成为承载文化的符号。“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地域菜体现地域文化,八大菜系,百家小吃,独特风味,百年流传。是不是北方人先喝一杯就看得出了,不过现代北方的男孩子也不胜酒力了。

    在历代和各民族的饮食风俗中,有不少都和历史文化有关。例如南方人吃年糕。这里讲个小故事:春秋时期,吴王让伍子胥督建王城。后来吴王之子夫差继位后听信谗言,杀了伍子胥。子胥临死前对部下说:我死后若国家有难,民众没粮吃,就到城门墙下挖地三尺,可找到吃的东西。后来越国进攻吴国,城中军民断粮,伍子胥的部下就带领军民在象门城下挖地,果然挖出许多可以充饥的"城砖",原来"城砖"是糯米粉压成的,这是伍子胥生前设下的"积粮防急"之计,吴国军民就靠这些城砖渡过了难关。此后每逢过年,吴国百姓都要压制类似"城砖"的年糕,纪念伍子胥。还有大家最熟悉的端午节吃粽子纪念大诗人屈原,吃馄饨是纪念盘古大神等等。

    我们很多的古人看似斯文有礼,其实骨子里都是馋嘴。

    陆游是南宋大诗人,但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位美食家。他曾经在四川做过官,对川菜很有感情。唐安的薏米,新津的韭黄,彭山的烧鳖,成都的蒸鸡,新都的蔬菜,都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离蜀多年后还念念不忘。“还吴此味那复有!”

    苏东坡是我国北宋的大文豪,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他那纵横奔放的文章,飘逸豪放的恃句,以及与黄庭坚、蔡襄齐名的书法,至今被国内外人民所敬仰。他不仅对诗文书法造诣极深。而且对烹饪技艺也颇有研究,还善于把饮食与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道独特的美食文化风景线,是位造诣颇深的美食家。他祖籍四川眉山,历任江浙、中州。南粤各地,尝遍了各地的肴撰,写过许多反映各地佳肴名撰的诗文,如《菜羹赋》、《食猪肉诗》。《豆粥》。《鲸鱼行》以及著名的《老馋赋》。他在自己的诗作中以老馋嘴自居,这生动地反映了他对饮食烹调的浓厚兴趣和品尝佳肴美味的丰富经验,堪称中国古代美食家。苏东坡除了善于品尝外还经常自己动手烹晕人饪佳肴。据宋代周紫芝《竹坡诗话》记载,苏东坡被贬滴到黄冈时,不时下厨劳做,他见黄冈市面猪肉价贱,而人们较少吃它,便亲自烹调猪肉吃得津津有味。有一次他吃得兴起,即兴戏作了一首打油诗:“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他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后来这首诗传了出去,宋人亦和时人一样,对名人一举手一投足都热衷模仿以为时髦,人们争相仿效如法炮制并把这道菜戏称为“东坡肉”。过去了数百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