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一章 日暮客愁新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sp;这个小会很轻松,起码对于报道的要求是这样,白甫没有对采访提任何要求,只说一切萧寒拿主意,但所有行动必须以安全为第一要务。

    萧寒就提出一个要求,给他们三个人一个办公室,独立的。

    白甫有些纳闷:“有必要吗?”

    萧寒笑了笑:“白总,我们仨很快就会成为‘众矢之的’,这个疫情看来发展很快,也会越来越严重。”

    白甫没有任何犹豫:“就我这个办公室,放心,我跟你们在一起。”不容萧寒再说什么,马上打电话给办公室:“叫江主任来我这里一下。”

    江曼曼随后就按照白甫的指示,在他的办公室加了两张桌子,再安排技术人员将网线与电脑配备好,萧寒没有再说啥,随即就带着他的两个兵出去采访了。

    对于李正天的勇气,萧寒是赞许的,但这个远房侄子才二十刚出头,他不能让这个孩子跟着自己冒险,随即就作出安排:“正天,你主要采访卫生厅与相关官方部门,记住要在他们的新闻发言中、相关汇报材料中找到新闻点、亮点。”

    而他跟摄影记者直接就去了疫区或者疑似病例的封锁区域,第一站就是医院。尽管此前了解了很多,但那都是“纸上谈兵”,真正到了疫区,才知道什么叫如临大敌,什么叫谈虎色变。

    拿出相关介绍信,随后医院相关人员开始检查他们体温,等批准获得许可。马上进入消毒间,口罩外面再加两层口罩,浑身消毒,防护服穿上,头罩戴好,长腰靴子穿上束口,才进入病区。

    第一篇专题报道就是那位专家,在他工作过的地方采访他的同事,出来后采访他的领导,再电话采访他的家人,李正天也把相关部门准备追认这位专家为烈士的材料拿到。

    第一篇报道很快出炉,影响很大,不仅仅是稿子带来的正面影响,更大的影响是老百姓知道这个疫情如此可怕。好在省里主要领导非常认可,不仅批示表扬还要求卫生系统拿出专门经费给北龙晚报,出专刊设专栏,要求围绕非典的防治、判断以及各种注意事项等等给老百姓一个正确的理解与认识。

    三个人忙得团团转,每天都要进出疫区与医院,他们成了防治非典专家,跟各个防控部门相关人员都成了朋友,在报社很快也成了萧寒嘴里的“众矢之的”,大多数人都开始躲着走路了。

    很快就是春节,萧寒让李正天回家,摄影记者老家也不是省城的,在他的劝说下也回老家了,随后他就去了医科大。

    这时整个医科大被戒严,警察武警出动团团把这个大学围住,过年也不许一人离开。为此相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北龙晚报也出了两个专版,家长与学生们基本被安抚,但春节期间仍怕有人心波动,所以准备安排一场特别的晚会。

    萧寒去的时候拎着自己的唢呐盒子,为此进校门还被打开检查,一再消毒。一位带队的武警领导对萧寒这个时间进去很敬佩,当听说萧寒准备给学生们演出更是感动,在例行检查完后与他互换了手机号。半年后,当非典停住肆虐的脚步,像来时的悄无声息,消失的更是莫名其妙,这位武警部队的中校与萧寒约了几次饭,成了好朋友,随后就给萧寒介绍了个对象。

    这是后话,为此萧寒差点丢了记者这个工作。

    校领导与校团委的骨干正在开会,明天就是大年三十了,但人心惶惶,原来的学生中艺术人才都躲着不演,他们很头疼。

    因为此前的采访,大家都熟悉了,萧寒听了一会插嘴说:“这个时候,理解学生们的恐慌吧,我可以出节目,唢呐也带来了,大家再凑凑就差不多了吧。”

    医学院的领导很赞同,校党委书记马上表态自己可以唱一段戏,一把手表态后,事情就好办多了,很快就凑够了二十个节目,随即开始布置晚会现场。

    作为一张都市类媒体,基本走市场,所以国家的法定节假日报纸也休息。萧寒在彩排过程中写了一篇侧记“一台特别的晚会”,写完后就给白甫打了个电话,说这个稿子年后处理还是给北龙日报处理。

    北龙日报自创刊起,没有停过一天,过节期间照常出版,白甫听完萧寒说了稿子内容,马上说发《北龙日报》:这是鼓舞人心的一篇报道,大家众志成城抗击非典,这就是代表性实例。

    萧寒把稿子用邮件传给白甫,就去忙活晚会的事情了,当晚他嫌进出学校麻烦,就让医学院的领导在校招待所开了个房间睡了。

    第二天一早,他的侧记放在了《北龙日报》头版倒头条位置,这是北龙晚报的记者第一次署名在《北龙日报》发新闻稿件,尽管署名不是“本报记者”,而是“北龙晚报记者”。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