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佛陀说:“我们不是刚刚经过了一条小河吗?距此并不遥远。”
阿难说:“可是世尊,那条小河已经被商队的大象踏成了泥河,无法再使用了。”
佛陀不再说什么,而是取出瓦钵,让阿难去小河边舀一钵水回来。阿难刚想表示异议,佛陀摆摆手,催他快去。
阿难捧着钵向小河边走了一半,中途又折了回来。佛陀问他怎么没去,阿难说:“世尊您一定是口渴了。可是那条河已经变得污浊不堪,饮用那里的水会生病的。所以,还是让我到前面远方的那条大河去给您取水吧。”
佛陀道:“你固然是好心,怎奈远水不解近渴。”
阿难说:“就算是这样,我也不能让世尊喝下不清洁的水。”
佛陀不与他争论,只是问道:“阿难,你走到那条小河边了吗?”
阿难说:“没有。”
“既然没有,你又怎么知道河水不洁净呢?”
阿难回答得理直气壮:“刚才我们在河边与商队相遇时,那情形,世尊您也亲眼看到了。”
“可是,刚才不是现在啊。”佛陀好像是在咬文嚼字。
阿难无奈,只好再次向河边走去。
来到小河边的阿难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刚刚还浑浊不堪的小河,已经恢复了原来的清澈!河水晶莹透亮,甘醇甜美,让人直想冲进去痛痛快快地开怀畅饮……
阿难感到不可思议,他想,佛陀没有到小河边,他一定是用天眼通的神通观察到水质又变清了。
看着从小河边取水回来,满脸诧异之色的阿难,佛陀笑着说:“阿难,我就是闭着眼睛,也知道那条小河已经恢复了原来的清澈和纯净,因为那才是它的本来面目。河水是流动的,就像众生的心性,就算被外来的污染搅浑,也只是暂时的。只要我们的心是灵动的,就能够得到净化,回复我们本来的面目。”
阿难有所醒悟:“噢,正因为如此,所有的人,哪怕是十恶不赦的人,都能觉悟,都能得道成佛。因为他们的自性是清净的,只是暂时被污染了而已。”
“如是阿难。河水由清变浊,由浊变清,说明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处在一刻不停的变化中,就连佛法也是一样。所以,我们要时时刻刻用灵明不昧的心,去感知事物和人的变化异常,去把握它的迁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契入宇宙的真谛。”
讲到这里,玄奘道:“道通你看,这世间的每一个人其实就像这河水一样,原本是至清的。之所以由清变浊,是因为被世间的某些东西污染了。但只要河水本身是清的,总有一天,它还是会由浊变清。你说,是不是这样?”
“是,师父,”道通信服地点点头,“弟子明白了。”
道通将需要的药草名称告诉玄奘,玄奘又告诉了那些牧民,一时间,所有的牧民都忙着采摘、熬制草药,并将碧绿的汤汁喂到病马嘴里,牧场上一时热闹非凡。
大祭司达什特一直没有回来,可能他自己也意识到回来不仅无济于事,还可能受到严厉的惩罚,因而悄悄跑掉了。
国王余怒未消,命士兵到边境地带四处搜索,务要将其抓回来。
“其实大王没必要这样的,”玄奘劝说道,“或许大祭司意识到自己错了,想换个地方清修。”
“本王可从来不信狼会变成羊,”国王道,“法师这般宽宏大量,只怕反而害了自己。”
玄奘淡然一笑,也不多话。
三天之后,所有的病马都恢复了健康,牧场上一片欢腾。
国王阴郁的心情也明朗了许多,专程带了礼品,到玄奘所住的劫布迦那寺中道谢,又给道通带来了很多果品礼物。玄奘则借花献佛,把奥多拉供养的西瓜放入井水里冰了,用以招待国王。
大家边吃边聊,玄奘趁机向国王详细讲解了佛法中的因果定律和十善道,希望国王以后能心态平稳,爱护百姓。国王听得频频点头。
“另外,玄奘来飒秣建国已有些时日,不日就要重新上路,特向大王告辞。”玄奘道。
“何必急着要走?”国王心中竟有些恋恋不舍,“法师佛法精湛,人品高洁,实为人天之表。日后便留在撒马尔罕传法如何?”
“多谢大王盛情,”玄奘道,“只是玄奘本意是要去婆罗门国求法,真的不能再多耽搁了。”
国王知道难以挽留,只得说道:“那么,法师需要什么物品,尽管说出来,本王也好替你准备。”
“玄奘只是个行脚僧,行李越简单越好,什么都不需要。”
“怎么能什么都不需要?”国王急道,“法师为我飒秣建国做了那么多,本王贵为国君,难道就不能为法师做些什么?”
玄奘想了想,道:“玄奘倒的确有一事相求。”
国王赶紧说:“法师请讲。”
玄奘道:“这次解除牧场马疾,弟子道通当居首功。可惜他重伤未愈,只怕难以随我上路,玄奘有意将他留在这里养伤,还望大王日后多多照拂。”
“法师尽管放心,”国王诚恳地说道,“道通小师父在我国受伤,本王也有责任,就让他留在撒马尔罕弘扬佛法吧,本王向法师保证,我国百姓定会像佛一样尊敬他,视他为师。”
“如此,贫僧多谢大王。”玄奘合掌道。
就在这时,外面再次传来一片嘈杂之声。
“又出什么事了吗?”国王起身问道。
一个侍卫跑来说:“禀大王,有数百人来到寺院门前,请求剃度出家。”
“哦?有这等事?”国王颇觉意外。
玄奘欣慰地说道:“大王您看,恶念只能使事情更糟,而善的力量却出乎人的意料!”
听了这话,国王不禁叹服道:“法师气度过人,本王不得不服啊。”
“要在飒秣建国广兴佛法,确实需要剃度一批僧人,这些人既有此意,就请法师多留几日,亲自为他们剃度如何?”国王与玄奘相携走在王宫的丹樨地上,边走边说道。
“阿弥陀佛,”玄奘合掌道,“度僧传戒乃功德无量之事,玄奘焉有不肯之理?”
“好!”国王一拍手,“那么,七日之后如何?”
“那太仓促了,”玄奘道,“度僧是件大事,不可草率行事。贫僧必须先向求度之人讲解佛法、出家人的威仪以及沙弥戒律,另外,还需要考察求度人的心志,以决定其可堪出家。求度人自己也需要一段时间,慎重考虑是真的决定舍离凡俗、出家修行,还是仅仅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另外,这样大规模的度僧传戒还需要专门的戒坛,否则就是儿戏了。”
“这个不难,”国王道,“那么依法师之意,需要多长时间准备呢?”
玄奘想了想,道:“至少需要七七四十九日。”
国王大喜,他原本就在发愁留不下法师,现在玄奘自愿多留四十九日,正是求之不得之事。立即对身后的侍卫下令道:“去告诉那些求度之人,要他们安心在家诵经等候,待到七七四十九日后,玄奘法师将会亲自为他们剃度传戒!”
“是,大王!”侍卫应声而退。
玄奘心中欢喜,对国王道:“以后飒秣建国便有了常住僧人,传扬佛法也便有了依凭。万望大王能善始善终,奉行五戒十善,定可使国家昌盛,百姓幸福。”
国王哈哈大笑:“法师莫不是不放心我吗?那就留下来,时时提醒我好了。”
“不敢。”玄奘赶紧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