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出所有人指望的异姓王之封,在引起朝野上下极大的热情后,起初确实对于西南战事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不但各路将领纷纷请战,连辎重也在各家的慷慨解囊中迅速的筹集。
但几日后,冷静下来的众人就没有这么好忽悠了——尤其是士族。
西南功劳独吞下来,封王肯定是够了。
可是西南四王既然能够打得雍军不能逾越一步,即使靠了天堑的便利,本身战力也还是有的——再说雍军去打,天堑在,难道他们士族领兵过去时,天堑就不在了?更何况士族里军略最擅长的沈、苏、刘中,沈家怕太出风头,一早就借口沈藏锋兄弟几个数年戎马,都积了暗伤需要调养,直接放弃了。
苏家跟刘家倒是有这个心思,他们或多或少有私怨的把柄,即使不能封王,将功赎罪也放心些不是?
可是想也知道,苏家跟刘家对于新帝的支持,是后期,西凉军因厉疫元气大伤、直接折了根基,他们这才下注……亲疏当然不能跟早期或中期就投奔新帝的人比。
所以这种时候,这种机会,能够落到他们手里才怪!能让他们参加已经很不错了!正经的战场上哪里可能叫他们染指呢?
至于说其他士族,都没把握独自占下这份功劳。
西南肯定能够打下——以已经占领昔日绝大部分魏土的大雍,对一个扃牖的西南之地,大雍朝野上下,一致如此认为。
问题是,西南虽然肯定能够打下来,但这是相对于大雍来讲的,对于某一家某一人……西南四王可也是烽烟四起中经过重重考验、屹立至今的!
哪怕他们一直彼此牵制,倦缩在西南角落里,觊觎中原却压根没有正经打进中原过,但至少在西南那块地盘上,他们守到现在,原本的领土几乎没有损失,挟着几次大胜、还有新帝登基之势,数回强攻的雍军倒是几次三番的吃足了亏!
在这种情况下倾家荡产……就算没有真的倾家荡产,想博取过人功劳至少也得伤筋动骨去付出,还得自己上战场去拼命——最后大出血了、卖过命了,却也没把握捞回个王爵,傻子才会干!
所以士族们的热情顿减,已经捐了辎重的人甚至颇为懊悔自己不够冷静被王爵的诱惑冲昏了头脑……但总不可能把拿出去的东西要回来,也只好私下扼腕了。
当然,这些是士族。
不是士族的那批大雍准新贵,横竖他们可没什么家底去供养战场,他们打仗那肯定是跟新帝要辎重要人的。所以没有后顾之忧的新贵们可着劲儿的要求出战,以至于朝会上为了争夺主帅的位置,几个出身不怎么高、脾气比较暴躁的武将甚至打了个头破血流!
眼看局势愈演愈烈,从前的袍泽都要为了这场涉及子孙后世富贵的战争彻底翻脸结仇了,新帝自然不能让事情继续闹大——因为莫彬蔚已经封了王,所以这次主帅之争,他是直接被排除在外了。
其余诸将,论能力,论资历,论武力……御前吵来又吵去,
最后新帝实在受不了,索性决定,自己御驾亲征!
这事看起来像是新帝被气坏了,实际上打从众将动了西南功劳的心思后,新帝亲征已经成了定局。
因为这次攻打西南,涉及到众人梦寐以求的封王。
所以可想而知,即使勉强定下将帅,他们会彼此配合打好西南?不可能的事情!
肯定是互相拆台抢功劳!
这可不是平时啊!封王这种事情,即使新帝大方,肯定也就开国这会有这样的机会。向来爵位的获得,是越到后面越难!像前魏,除了阀阅本宗的世袭之爵外,其他人想拿爵位,先做到高官——然后,再做好熬上一辈子的准备吧!
就是卫焕这种高居一品多年的权臣,还是凤州卫的阀主,不也是老了致仕了,魏哀帝为了酬谢老臣,才封了个常山公、还是不能世袭的?
以卫焕在前魏的地位,尚且如此,其他人就更加不要讲了!前魏是这样,大雍即使在酬谢功臣上比前魏大方,异姓王都封出来了,但爵位难道会跟大白菜似的随便发?要真那样,爵位也不值钱了。
错过这次机会,以后想再封王,可以说是希望渺茫。
争取到这次机会,以后子孙再不争气,只要跟朝廷这边维持好关系,只要大雍不灭亡,世袭罔替的王爵,足以让他们世世代代富贵下去!
所以为了未来子孙们的前程,哪怕以前再光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