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但到时候他们募完兵就直奔幽州了,不会回雒阳。
所以,他们才得在出发之前,就把自己即将要升的官的价钱付了。
在汉末,官职也分已经“实授”和有人“表”你,肯定是实授的含金量更高,但表也能作为当事人吹嘘自己地位的一种方式。比如李素明明还只是正三百石的小官,但他这趟出门结交朋友时,吹牛可以吹自己是“已经有大宗正、幽州牧表我为六百石”,让别人高看他一眼。
如今灵帝还没死,“表”和“实授”之间的差异还不算太明显,再过三年天下彻底大乱后,表的含金量就大跌了。
比如历史上经常可以看到袁术也表一个豫州牧,袁绍、曹操、陶谦都表,但天子远在长安被董卓李傕控制,他们一个也不批,批了的也没有公信力,最后就沦落到大家各表各的,谁也不正宗。
去买官的路上,李素一开始还担心“如果给了钱最后没顺利立功,没有升职,怎么办”,结果收钱的宦官告诉他可以记账,就理解成是“存在买官银行里”。
不得不说,汉灵帝时代别的施政系统或许不咋滴,但卖官系统真是完善。
预付款,按揭,各种金融衍生模式应有尽有,适应各种情况。还会临时价格歧视宰客一刀或者年中大促。
至于你账面上的余额,等下次再立功了再升官时,从记账上扣。又或者是现在的官职一年任期满了,要续租目前的官职,也一样扣。
那宦官当时拿着一本厚厚的账簿在李素面前晃了晃:朝廷百官,每人买官是否有付清,多少人账上有余额,多少人还赊欠着、要等上任搜刮后还按揭,全部清清楚楚。
李素当时还赶上了一项促销活动:如果觉得自己有可能好几年都升不了官的,可以一次性多付几年目前官职的租金,一次性付三年租金的送一年!也就是花三年的钱,做四年的官。
不过李素立刻拒绝了那些促销宦官,因为他知道汉灵帝都没四年好活了,参加这种大促不是把钱往水坑里砸么?
莫非是皇帝自己都觉得自己身体状况不行了,想把自己死了之后的钱也预售掉?
……
“六百石的公主家令,理论价600万。之前有个三百石的公主家丞,上任还不到三个月,所以未用完任期可以回收折抵150万,当付450万。因劝诱羌渠单于出兵有功,以‘能绩卓异’打对折,再加上陛下的假装不用给修宫钱特赦诏书的服务费,最终实付400万钱。
500万的别部司马,从零起步全额付款,刘虞表他‘勇猛知兵’,属于以才干上任,不全是买官,修宫钱打六折,300万钱。
唉,还没离开雒阳,又700万钱没了。这世道,捞钱和立功果然两手都要硬,不然立了功都没足够钱兑换出任务奖励。”
离开雒阳之前,李素心算了一遍自己的余额,不由感慨。
幸亏汉灵帝卖官的用户体验还不错,之前的官剩余任期过长就又升职的,旧官可以折价回收——跟苹果手机没用满一年,又换新一代,旧机可以折价回收差不多。否则李素要出的钱更多。
当初给刘备张飞买官后,还剩1800万,又给刘备汇了500万军费,加上今天再烧掉700万,之前的钱只剩600万余额了。
幸好,四月份大半个月的时间,甄家商号卖书卖纸给李素的分红,又有三百来万,全加起来勉强还剩一千万。
这趟南下丹阳募兵,关羽本来还打算自掏腰包,在朝廷任务编制之外,另招一些勇士作为刘备的私兵呢,看来钱都不够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