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 31章 梦游天姥吟留别10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他不合适也不愿做官

    苏辙也觉得这段话有失偏颇 “太白并未有一展才华之机,是否适合,能力如何,确实不宜如此武断地结论。

    长安院落。

    贺知章脸色也不太好,李白是他举荐的人,他便是看中了李白的才华,认为对方能接替自己,才屡屡在圣上面前进言,这人直言李白不适合做官,岂不是在说他贺知章看走了眼

    简直胡言乱语

    李白笑呵呵地给他斟了杯酒 “贺监勿气,千载评说见仁见智,何必动怒呢”贺知章没好气道 “你这是认下了”李白摇摇头 “我觉得我还是愿意做官的。”至于适不适合他轻轻和贺知章碰了一下杯,但笑不语。

    三国。

    心情终于平复的曹操可算是能跟上水镜的思路发表意见了“要我看这话说得就不对,若那玄宗肯让李白参与政事,让他写些诏书檄文,也比净咏诵美人强啊

    他想起建安五年,袁绍帐下才士陈琳所作的为袁绍檄豫州文,那真是才气纵横酣畅淋漓,他读罢不觉惊出一身冷汗,连头风都好了。

    后来邺城告破,陈琳被俘,他爱其才,任命其为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军国檄文多出于陈琳之手,陈琳也从不普让他失望。

    想到这里,曹操又道 “我若让孔璋咏诵美人,犹觉得折辱,李太白才学更甚于孔璋,这玄宗真是不知惜才啊对待才士,他不如我。

    沉浸在自己未来悲惨经历中的曹植掀起眼皮看了自家爹一眼,默默闭上了嘴,父亲这动不动就要和人比上一比的毛病到底是什么时候染上的

    汉初。

    刘邦咂摸了一下 “乃公怎么觉得,这李白生错了时代”咸阳。

    赢政表示赞同,不知怎的,李白总让他想起普经的那些人物,比如管晏、比如鲁仲连,比如张相。与其说李白不适合做官,倒不如说他不适合那个时代。

    要弄清这一点,我们可以对李白的生平及政治理想做一个简单回顾,大家看t。

    首先是李白的人生经历。5岁25岁,是他的读书与置中游历期,蜀中道教气氛浓郁,生活其中的李白自然而然也受到了道教的影响;

    大约在十八岁的时候,李白隐居于大匡山,跟随赵蕤学习纵横之术,所以他的身上当然也带有纵横家的印记

    蜀中还有任侠风气,据说李白剑术也很了得,所谓“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战国时期的侠士风概对李白也很有影响。

    汉初。

    刘邦眼前一亮 乃公说得没错,李太白倒像个战国、秦汉之际的人物他玩味着水镜里念叨的那几句诗,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简直把

    侠士形象和侠士精神写透了。

    这几句也是出自李白之手吧怎么不把全诗放出来

    他实在太好奇了。

    咸阳。

    豪政眼中也露出几分满意,李白竟然修习过纵横术因为张相的原因,他对纵横家的观感还不错。

    26岁至42岁是他的壮游、求仕期。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拜谒过李邕、裴长史、韩朝宗等人,希望能得到他们的举荐,当然,没人理他。

    李白

    倒也没必要说得这么详细。

    贺知章大笑 “还是老夫惹眼识英才”被提到的李邕等人谢邀,已经开始后悔了。

    后来李白又入长安求仕,但基本都无果,只好黯然离去。直到42岁那年被唐玄宗诏往长安,接道诏书的李白可太高兴了,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觉得自己又行了。

    未央宫。

    刘彻没忍住笑了一下 “真是个狂士。”语气里到底是有几分欣赏。成大事者,便该有这份自信、这份傲气。

    42岁到44岁在长安入仕,供奉翰林,后遭排挤,被赐金放还;44岁55岁,他再次漫游;55岁62岁,安史之乱时期,他做了永王李璘的幕僚,其后,唐肃宗以谋反罪镇压永王,李白也因为附逆永王而被流放夜郎,幸好玄宗还都,大赦天下,才得以返还62岁,病逝于当涂。

    楚棠三言两语叙述完毕,众人看着水镜上简短的几行文字,有些反应不过来。

    “李白就这样病死了”

    刘彻觉得自己的滤镜碎了。他不是应该成仙了吗

    同样觉得滤镜有点碎的还有杜甫,他待在原地,脑子里下意识想到,若真如此,李白岂非一生抱负都未昔得展

    不同于其他人讶异于李白的死讯,兴庆官里的李隆基豁然起身“安史之乱这安史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

    历史上凡是被冠以xx之乱的名字,负面影响都是极大,比如董卓之乱、七王之乱、八王之乱,大唐,在十多年后也会生乱

    他深吸一口气,想到后面的玄宗还都,安史之乱,会让他把长安都丢了

    同样震惊的还有太极官中的李世民,他刚平复不久的火气又腾地一下上来了 “李隆基到底在干什么才会惹出这么大的祸乱

    之前听楚棠说他昏聩,满以为只有沉溺声色和任用奸小,没想到在这儿等着,连长安都守不住,这就是他的大唐,这就是他李世民的子孙

    二哥,你消消气,”长孙皇后赶紧上来劝慰,“儿孙自有儿孙福,你这样动怒也于事无补,气坏了身子不值当。”

    李世民闭着眼呼出一口气,再睁开眼手指轻颤 “去,把稚奴叫来。”

    “二哥”

    “治不了李隆基,朕还治不了他爷爷吗把稚奴给朕叫来”

    看看他教的好孙子

    武周。

    武则天冷笑一声 “阿瞒,安史之乱”

    李隆基从被上官婉儿叫来起便是战战兢兢,听到水镜中的讲述心更是凉了半载,如今只得强行镇定下来,行礼道 皇奶奶明鉴,此事还未发生,您不能就此定孙儿的罪。

    “哦”武则天笑了, “你的意思是,那沉湎声色宠幸奸小,以致后来造成安史之乱的人不是你

    “孙儿不敢反驳,但事还未起,孙儿如今还不是那玄宗,皇奶奶眼明心亮,孙儿斗胆猜测,您定然不会因此迁怒。”

    武则天冷哼一声 “倒是伶牙俐齿。你可知,祸乱基业,便是你皇爷爷都不一定能容你”天子威怒扑面而来,李隆基趴在地上,冷汗涔涔。

    天宝年间。

    东宫,李亨此时还叫李绍以手叩击桌面,暗自沉吟 “肃宗平叛,玄宗还都,难道安史之乱爆发,父皇避离长安,那肃宗趁机”自

    立了

    他的手骤然收紧,肃宗,是谁会是自己吗

    与此同时,永王李磷只觉后背一股凉意蹿脊而上,现在的他,真的没想谋反啊水镜你要害死我了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