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4章 琵琶行4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调侃,说,长安的米价很贵,你想在这里住下来可不那么容易。然而等他打开白居易呈上的诗却是翻然赞赏,夸耀道

    “能写出这样的诗,在长安住下来还是很容易的。”白居易送上的诗正是那首赋得古原草送别。

    众人的兴趣一下子被提起来了,纷纷想知道到底是什么诗才会让人说出这样一番话。在大家期待的目光中,诗歌原文被放了出来。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东晋。

    谢灵运于廊亭读到了这首清淡的小诗,一双眼睛越来越亮。即使早已见识到了唐人的手笔,他仍然会一次次为他们的诗作所惊叹

    “此诗初读只觉平平无奇,细品之下却是大有深意,草木岁岁枯荣,纵有火烧残,来岁春日仍会有新芽长出,欣欣向荣、生生不息之理自蕴含其间,如此才是天然之诗

    自孙绰、许询起始,时下盛行玄言之诗,于诗语之间寄托玄理,却形象全无。他自得于自己的诗,以记游发端,摹山川胜景,而后道德穷通之理,可在这首诗的对比下,他诗作结尾续上的玄言是何等相形见绌

    唐朝。

    隐居茅山的顾况再次听得这一桩旧事,唇角浮现起几分浅淡的微笑。他素来轻狂,看到白居易的名字忍不住出于调侃,直到看得帖上之诗,才识得眼前才俊。他以为白居易诗才已是佳绝,可今日读到琵琶行才知晓,当真有人一支笔足矣移人。

    有诗如此,何止在长安居易,便是天下亦可去得

    连各朝名家都赞叹不已,更不用说天下百姓了。白居易的诗本就通晓平易, “离离原上草”几句更是明白如话,仿佛童谣一般从口中说出,却又蕴含哲理。最重要的是,它短啊比琵琶行短上太多太多了

    这样浅近好读的诗句一下子便受到了市井百姓的青睐,连垂髻童子都能几遍成诵,一时之间,蔚然成风。

    可以说,白居易三科登第,初步证明了自己的政治才能,又凭绝佳的诗才得到了大佬赏识,可谓是长安的新晋顶流,名满京城,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是后来呢琵琶女年老色衰, “老大嫁作商人妇”,诗人也因为触怒皇帝,被贬出长安。他们都是曾经辉煌的京都子,现在俱成了浔阳江上的落寞人,命运何其相似

    和京中相比,浔阳是什么样的呢“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没有音乐,地方也太潮湿了,湿气重对身体不好,可能白居易就是有点水土不服,所以才病了的吧。

    生病的人总是脆弱的,更何况他日日夜夜听到的是什么呢“杜鹃啼血猿哀鸣。”猿前面讲过了,杜鹃也是悲啼之鸟,传说杜鹃鸟啼叫的时候,会从嘴里淌出血来,声音极其悲切。

    难道就没山歌村笛之类的可以解颐吗 “呕哑嘲晰难为听。”他在浔阳连个解闷的都没有。这里埋了个小心机,照应上了前面的“举酒欲饮无管弦”,也侧面凸显了琵琶女的难得,这样,一整篇都统摄到音乐里了。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一番话娓娓道来,既说清了自己的感慨,又表达了对琵琶女的赞赏,情致委婉、平易流畅。

    这一段也是考试的重点,大家一定要高亮注意哦尤其是“呕哑嘲听”四个字,划重点

    院子里,白居易的表情顿了顿 “这四个字也没有那么容易写错吧”也值得这样单独划重点吗

    学霸的思维高度永远和普通人不在同一个水平。

    一旁的白行简

    兄长,该关注的似乎不是这个问题吧

    看看他哥哥在诗里写的,多么困顿啊他听完都有些难受了。“嗯”白居易看了他一眼,缓缓笑开, 你是说贬谪之事不然还能有什么白行简用眼神回答。

    白居易笑了笑,嘴角含着几分淡然 “仕途风波难料,彼时境地,我虽心中不郁,但此时闻之,倒也如观他人,又何必为未来之事忧心

    他这样说着,言语间似乎真有了些“乐天”的意味。

    白行简张了张嘴,话是这样说,但是贬谪之因语焉不详,他总觉得没那么简单。

    白行简对这位兄长尚有几分了解,家中儒教甚敦,他兄长立下的志向是达则兼济天下,否则也不会写着诗都想着要讽喻现实补蔽时政了,可是在

    这首琵琶行里,他却听出了萧然之音,兄长到底是因何事被贬,心境才会隐隐发生翻覆

    另一边,再读一遍诗歌的元稹仍是忍不住叹息,听完讲解更是忧伤不已。出贬京师,谪居浔阳,又受湿毒之苦,无丝竹好友可慰怅怀,乐天兄在浔阳,真是苦楚不堪啊

    他第一反应是若是能帮好友一把就好了,随即想起来楚棠前面说他那时在四川,说不定也是被贬了,心里不由得更加郁郁,同样遭贬,他和乐天兄不愧是难兄难弟。

    同样有过被贬经历的韩愈不禁也生出些共鸣,如前所述,白居易的仕途比他顺遂得多,朝为京官、暮徙州县,连他都难免落寞,更何况是一路平顺的白居易他摇了摇头,沉默地饮下一杯酒。

    江湖多风波,舟楫总失坠。

    北宋。

    无想寺中新进的小沙弥恍然大悟看向对面的周邦彦 “原来你日前作的那句词是从白居易那抄化用来的

    周邦彦

    夏日酷暑,他在无想山中寻凉,无想山中有寺一间,南唐名臣韩熙载曾在其中读书,他慕名前往,一为偷闲,二为静心。

    山中秀美,他睹秀生情,填了一阙满庭芳,其中有“凭阑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之句,脱胎于白诗,他本甚为得意,觉得此句含而不露,结果这个小沙弥竟说他是抄的他以诗入词,自然别有一番妙趣,怎么能用抄袭来评判

    周邦彦颇有些愤愤,打定主意要多寻前人好诗入词,为词中引入清新雅正的诗家格调。

    东晋。

    陶渊明也有些沉默,为白居易笔下的浔阳。他尚在浔阳隐居,浔阳山水灵秀、风情质朴,甚合他的心意,哪有白居易说得这样惨陶渊明觉得自己的隐居之所被人黑了。

    正这么想着,水镜里的话锋一转

    不过看白居易和元稹的往来唱和,他在浔阳确实还比较恬然自安,应该就是像他自己说的,听到琵琶女的自述,所以忽然勾起怀想,心生哀感吧但是,这首诗真正感人的地方在哪里呢

    难道不是琵琶女落寞沉沦、独守空船黯然神伤的一生有人为诗中的琵琶女唏嘘。

    非也,难道不是白乐天才华横溢却遭贬谪、谪居卧病有人为白居易的仕

    途波折叹惋不平。这些都不是。

    白居易是一个封建士大夫,士农工商,士最是清贵,哪怕他现在是一个贬官,只有区区九品,但在身份、在社会心境上,他都处于绝对位置;

    可琵琶女呢,她只是一个倡伎,在社会最底层,纵然她有琵琶圣手,可如今已经是个“过气明星”了。

    自古以来,士人耻与倡优并列,可白居易在这里却肯摒弃成见,由衷地感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他将自己与琵琶女放在了同等位置,封建社会下层的琵琶女与精英阶层的知识分子成为同调,就像伟人说的,作者与琵琶演奏者有平等心情。这是这句诗的高度所在,是千年前尚还蒙昧的民主思想的回响。

    u主想,这句诗琵琶女一定听懂了,并且深受震动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她决意再为白居易弹奏一曲,不是霓裳六幺那样的场面之曲,而是发自内心的,支曲酬知音。

    “凄凄不似向前声。”

    这样哀切的琵琶声寄托了琵琶女心中无限的落寞怨艾之情,竟是令船上所有人都忍不住哭了起来,而满船之中,谁又哭得最厉害呢江州司马青衫湿。

    江州司马是白居易的代称,青衫是唐代官袍的颜色,三品以上穿紫袍,四、五品着红,六、七品着绿,八、九品则穿青色,白居易这时的官阶是从九品,只能穿青袍。

    他的眼泪是那样深重,连衣袍都被打湿了。这固然是一个夸张的说法,但也可以从侧面看出他心中的苦闷。一支琵琶曲,两个失意人同是天涯沦落人。

    “白大人真是一个好人。”有歌女抹着眼泪说道。

    她也是个琵琶女,来往献技于筵席间,达官贵人虽然赞赏她的技艺,可她知道,那些人看她的眼神中没有半点尊重。

    她本也不曾在意,因为她本就是卑贱之人,,与那些达官贵人是云泥之别,哪怕“老大嫁作商人妇”, “去来江口守空船”,不都是她的命么可白居易却说,同是天涯沦落人。

    她又哭又笑,原来也有人的眼里,看得见她们。

    市坊之中,几乎所有倡优伶人都被这句诗感动了,有人整顿衣裳,郑重地抱起了手中的琵琶。“你要去干嘛”小姐妹不解地问。

    她回眸,嫣然一笑 “去练琵琶。”

    练好琵琶,希望有朝一日也能逢上那位名满天下的大诗人,用一支好曲,换他一首琵琶行。小姐妹眨了眨眼,忽然也握紧了手中的玉箫, 琵琶行可以,玉箫行也行吧

    一时之间,全国各地的倡优伶人都纷纷开始苦练技艺,盼望着哪天遇到些名家诗人,为她们写一首两首歌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