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 81 章 永遇乐、声声慢2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题目倒是没什么难度,众人一下子就找出来了,除了秦汉两朝。

    未央宫。

    刘彻目视司马相如“一个孙仲谋,一个廉颇,还有哪三个典故”

    猪猪陛下第一次开始怀疑自己书读少了,他怎么就看不出五个来

    紧紧盯着水镜,他试图一字一句地找出被自己遗漏的信息点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想当年,金戈铁马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等等。

    “封狼居胥”

    刘彻有些失态地站了起来,满脸写着不可置信“谁封狼居胥了”

    底下众臣也反应过来了,狼居胥山诶匈奴圣地。谁在那里封禅了卫青一向沉静的目光几欲冒火,那是属于将者的奔腾战意。

    “元嘉草草”他沉吟着,“观句意,这元嘉不像是能封狼居胥的样子啊”

    都封禅了,那还能仓皇北顾

    “呃他草草封禅,然后被匈奴打退了”有人小声嘀咕。

    恰好听了一耳朵的刘彻

    “带下去。”

    省得在这儿糟他的心。

    大家总结出来了吗根据注释,我们可以对本词的典故作出以下总结,分别是孙权坐拥江东、寄奴率军北伐、元嘉仓皇北顾、佛狸祠神鸦社鼓、廉颇遭馋被弃。

    浔阳。

    陶渊明敲着杯盏的手顿住,寄奴,他恰好听过,那是刘裕的小名。

    另一边,刘宋。

    刘裕心情颇好的样子。自从先前讲归园田居时,楚棠顺便把他夸了一嘴之后,他的位置稳固许多,也没什么人在明面上拿他代晋说事了。虽然对某些行动的透给他带来了些意想不到的麻烦,但比起“南朝唯一值得肯定的君主”这样的评价,问题不大。

    “来人,笔墨伺候。”

    他一振衣袖,决定将楚棠一会儿提到的内容好好记下来。

    接下来,请大家再次细读文本,看一看,辛弃疾在描写这五个典故时,各用到了哪些词语,你从中又读出他的何种情感态度呢

    三国。

    孙权战术性后仰,底下的一群人精秒懂,纷纷做起了“阅读理解”,不着痕迹地恭维“言英雄又说风流,那辛弃疾对主公仰慕非凡呐”

    “岂止呢,英雄无觅,这个觅字,正可见得辛弃疾寻觅明主的姿态,他分明是怅恨自己遇不到主公这样的圣明之主啊”

    刘宋。

    刘裕的心情愈发舒爽了,这辛弃疾写到他,用的可都是好词啊他抽出一张白宣,提笔将“想当年,金戈铁马”等三句写上,略一思忖,冲人招了招手道

    “将此信封存,送往浔阳陶先生处。”

    也让他看看,自己到底坐不坐得这天下。

    唐朝。

    李商隐作诗素来喜欢用典,也被不少人批过语义晦涩、爱掉书袋,但他仍是我行我素,旁人如何能理解他一字之间的精妙呢须知一典之中,言有尽而意无穷。李商隐摇头晃脑,此时见了辛弃疾的词,只觉怎么看怎么顺眼

    “元嘉,当是用刘义隆之事,草草、仓皇北顾,可见不屑;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当指那北魏的拓跋焘。这词”

    李商隐的心沉了沉,若将那“元嘉”置换成南宋,辛弃疾这词,岂不是写于危急之时

    北宋。

    晏、欧、三苏诸人也俱是心中一沉,这些典故对旁人来说或许如云山雾罩,但看在他们眼里却是毫无障碍,“元嘉”以降,俱非贞吉之语,联系怀古、用典的一贯深意,辛弃疾写下这首词时的形势如何可想而知

    汴京。

    赵匡胤嘴唇几欲抿成一条直线,君王之势沉沉地散发出来,大殿之中一时竟无人敢说话,只听得见水镜里清亮的女声,

    我们一起来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这里,大家可以关注到“英雄”、“风流”这两个词。英雄豪杰、风流功业,这说明,辛弃疾对孙权是无限敬仰的。

    当然了,这也不是辛弃疾第一次夸孙权了,大家还记不记得初中的时候学过的南乡子,里面是这样说的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楚棠边说边将全词出示在水镜上,众人还未来得及看完,反应迅捷的李白当场喝彩“好写得好”

    “起笔一句何处望神州,便有雄豪之势,又立于北固楼上包括千古,最后聚焦于孙权一人,风格明快、大开大阖,此等语句,非俊杰英豪不能道也。”杜甫同样激赏极了,接过话头赞道。

    李白颔首,既欣喜于读到佳篇,亦欣喜于朋友间的心意相通他接着道“那不尽长江滚滚流之句应是化用自你的登高,只他明言千古兴亡,其中忧思,更显阔大深沉了。”

    他似是叹了一口气,辛弃疾的词,雄则雄矣,只是太沉重了些。一旁的杜甫听懂了他的意思,也低低地叹了口气。

    与此同时,不少文人也垂下了眼,他们都或多或少地窥见了词中沉重的暗涌,此时竟是已经有些不忍听了。

    最不受影响的当属三国诸人了。

    江东。

    孙权只觉自己的嘴角从来没有这么难压过,看这句子、这用词,要不怎么说文人会夸人呢他轻咳一声,故作沉稳道

    “这首南乡子气魄宏大,意气显豁,亦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鲁肃心领神会“主公说的是,属下已交付乐工,此等佳篇,当传颂江表,以表主公郁郁文德。”

    曹魏。

    曹操只看一眼脸便黑了下去“我还比不上孙权那个黄口小儿”

    这下连曹丕都沉默了,爹,有没有一种可能,人家说的也许不是这个意思

    辛弃疾毫不讳言自己对孙权的憧憬,事实上以时人的眼光来看,孙权不一定能力挫曹刘,辛弃疾在美芹十论里也没有对孙权这样大加赞扬,在这里揄扬,不过是为了一浇胸中块垒。

    我们综合来看,江山千古,却再也无法找到如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尚在,可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早就随着无情的岁月一起流逝,再不复存。这里似乎有些像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蕴含了深深的时光之叹。

    我顺便说一句,念奴娇和永遇乐同属豪放词,又被编在一课,还都有什么“千古”“英雄”之类的词句,于是有的同学脑袋就会犯迷糊,把两首词背串了。

    之前实习的时候,我已经听到不下三个人背成“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了,背得还挺顺口是吧更有甚者背完念奴娇的标题就开始“千古江山”e苏辛知道你们这么会嫁接吗

    “噗”

    众人纷纷忍俊不禁,本来听着心情还有些沉重,没想到来了这么一出,不少人震惊之后随即哈哈大笑起来。

    “你别说,确实还挺顺口的。”柳永看热闹不嫌事大。

    欧阳修和梅尧臣作为文坛前辈,又是此次科考的主考官,见过天下士子,偶尔亦会在国子监设讲,是做惯了师长的,他们简直无法想象,若有学生将两篇作品背串会是什么情景。

    “简直是荒唐。”

    荒唐,离谱,又有点好笑。

    被迫嫁接的苏、辛本人都气笑了“风流对风流,他们背诵的时候没觉得不对劲吗”

    苏轼觉得后世的学子别不是和他有仇,写错字就算了,还背串诗。上过水镜的文人,哪个有他惨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