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 96 章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5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怕不止一个长安医院咯”

    说罢,二人对视一眼,复又将目光转向上首的君王,君臣几目相对,一齐心照不宣地笑了起来。

    北宋。

    王安石对那句“反复斗争”格外赞赏“天下之大事者,未有一蹴而就,艰险反复,唯志坚者可达可成,正如变法强宋阻碍良多,我便与他们反复斗争,九死未悔”

    明朝。

    朱元璋张罗着让人把水镜上的防疟宣传画摹下来,寻思这可比密密麻麻的告示好懂多了。

    而唐初的山谷里,让李世民心心念念的未来长安医院院长、药王孙思邈则是深吸一口气,仿佛下定决心一般对身边的弟子说道

    “寻得青蒿后,我等便去长安吧”

    弟子眨眨眼“去长安做什么”

    孙思邈轻轻巧巧“面圣”

    查资料的时候u还看到屠呦呦女士还曾参与50年代血吸虫病的防治。血吸虫病同样是当年危害极大、流传度极广的一种传染病,大家听名字就明白了,这也是一种寄生虫病,在古代被称作水蛊。

    水蛊

    众人一听就明白过来了“又是虫子”

    再说下去,他们就要谈虫色变了。

    前面不是说赤壁之战曹军爆发瘟疫吗有学者就认为其实是血吸虫病。

    嘶

    曹操代入了一下,顿时头皮发麻,还好还好,没被虫缠上。

    他松了口气,心里又有点不爽:“哼,怎么江东的军队就不怕血吸虫”

    血吸虫病同样与卫生有关,尤其是被污染的水源。说到这个u又想起了之前在网上冲浪看人说,霍去病的死就是因为喝了被污染的水源。

    汉朝。

    热热闹闹的未央宫倏地一下安静了下来,御座上的刘彻回过神来瞬间弹起“去病死了”

    但这个说法也有问题,其实有一说一,小霍这千里奔袭的,铁打

    的身体也吃不消,可能是转战千里把自己地气血耗没了。唉,想想就可惜,才二十四岁,大学毕业没几年呢天妒英才。

    本作者春山有信提醒您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

    这下连卫青也站不住了,眼眶立时通红“去病,你唉”

    他别开脸不忍再说。

    上首的刘彻同样不可置信“二十四岁,朕的冠军侯就没了”

    呵呵,天妒英才,天的儿子第一次想骂这贼老天。

    未央宫里的一干臣子也是震惊得说不出话,水镜里霍去病封狼居胥的战绩还历历在目,陛下甚至指望着这位未来的将军开疆拓土,结果将军年纪轻轻就没了

    众人看了一眼站在卫青身边的小霍去病,没防备心头一酸。

    还是个孩子啊

    收获惊天消息和众人或震惊或同情目光的霍去病眼皮动了动,突然道“那时候匈奴灭了吧”

    一句话惹得刘彻都有些破防了,多好的将才啊这种时候了还记挂着是不是把匈奴给赶走了。

    一把将小霍去病拉过来,他说道“不止是匈奴,朕还等着冠军侯卫我大汉疆土呢,可不能再玩命地打仗。”

    卫青赞同地点头“陛下说得是。”

    他接过话瞪了自家外甥一眼,千里奔袭,他听着都心惊。

    卫青总算明白自己先前那股不好的预感是为什么了,才二十四岁他的眼眶又开始泛红,狠狠告诫道

    “也别乱喝水”

    未来的冠军侯乖巧地向着舅舅点头,心里却是想着,不乱喝水没问题,千里奔袭嘛霍去病设想了一下那个场景,只觉热气有些上涌。

    默默地在心里给自家舅舅道了个歉,兵贵神速,舅舅会懂他的。

    一说这好像又有点跑题,但血吸虫的传播源之一确实是含虫卵的生水,这也是古代血吸虫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所以多喝热水真不是一句废话高温杀菌嘛,把水煮沸再喝就是最经济的消毒方式。

    嗯,这个听懂了。老祖宗们重重地点头,迅速拿小本本记下多喝热水。

    未央宫里,刘彻等人难得想法一致不跑题,不跑题,这怎么能是跑题呢这是天大的正题

    将楚棠讲的内容画了个重点,刘彻决定给霍去病派个御医贴身看护。

    好好的冠军侯,这次可不能折了。

    和消除疟疾一样,血吸虫病的防治也得益于全国大协作,党政人民配合一心,无往不利。

    如今,或许这个疾病的名称大家已经相当陌生了,但我们仍可以从伟人的诗里感受到当年的喜悦与豪情。再狂肆的“瘟君”又如何呢六亿神州尽舜尧,何事不能成

    水镜上出现一首七律,还是熟悉的豪迈气魄,仿佛指点江山的逸兴者,不吝笔墨笑谈着神州振奋事。

    唐朝。

    李世民沉吟着那句“六亿神州尽舜尧”,当年孟子曾与曹交论对,言,人皆可以为尧舜,以勉励人人

    向善、有所作为。李世民也信奉着先贤所教,记住了民贵君轻、君舟民水的诲言。

    但是这个伟人和自己不一样,他是当真信奉神州尽尧舜的话,并将自己治下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

    “人民”李世民咂摸着这两个字,“你为何那样相信人民”

    有这样疑惑的还有刘彻,他比唐太宗还要疑惑不解。

    扪心自问,消除疟疾和血吸虫这样的事,绝对是大功一件,他会高兴于自己决策妥当,会嘉奖州郡长官部署得力,会感颂皇天后土庇佑唯独不会说六亿神州尽舜尧。

    为什么这个伟人就能自然而然地说出这句话

    刘彻觉得自己的心情有些矛盾,他一面觉得那个人气魄超然百世难见,一面又觉得对方十分危险。

    北宋。

    欧阳修叹息一声,不无感叹道“是我狭隘了哪有什么仙神之力,分明是凡人之力啊”

    梅尧臣跟着摇头“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我倒宁愿是仙神之力了。”

    神州尽舜尧,原来不是先圣的书中愿景吗

    太难以想象了。

    防治防治,防和治总是结合的,我们用的是消除而不是消灭,是因为客观来说,病菌是不存在完全消灭的。预防,是最大程度让人民免于其伤害,而针对性的药物,恰恰是为不幸染病的人最后一道防线,青蒿素扮演的,正是筑防的角色。

    所幸,屠呦呦女士给饱受疟疾之苦的人民带来了青蒿素,又让世界看到了中医药的价值。我们也希望,她的这一小步,会成为人类医学史上的一大步。

    楚棠做着总结。

    另一方面需要注意的是,站在领奖台上的是一位女性。

    自诺贝尔奖创立百年间,数百位获得者中,女性只有不到二十个人,而理化类女性获奖者更是屈指可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屠呦呦女士的获奖,不仅是中国女性的骄傲,更是世界女性的骄傲。她在新的天地里、在理想信念的照耀下大踏步前行,而这样前行的步伐在以后定然也会更加坚实有力。

    检溯历史,屠呦呦女士并不孤独。西汉的义妫,被誉为巾帼医家第一人,曾被汉武帝召入宫中,专为皇太后治病;

    东晋的鲍姑,精通针灸之法,是医学史上第一位女灸学家;宋代的张小娘子,是仁宗亲称的“女医圣”;明代的谈允贤,更有女医杂言传行于世。

    此外,还有抗金女将梁红玉、女性科学家王贞仪、鉴湖女侠秋瑾、建筑学家林徽因,以及共和国的一众女性前驱与后继任何行业我们都可以看到女性的身影,她们拥有着柔韧而厚博的力量。

    妇女能顶半边天。我们有理由相信,将来,会有更多的“屠呦呦们”在新时代茁壮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增添更大荣光

    话音刚落,宫商陡起,无数或清丽或飒爽的身影浮现在水镜里。

    “是谁说女本柔弱

    是谁定红颜为祸

    我不是易碎花一朵

    亦不拘贤良淑德”

    嘹亮洒脱的歌声和着水镜里或陌生或熟悉的名姓身影,有女子浣纱纺线、教尽天下女红;有女子将一柄长剑舞得矫若游龙;有女子爬高走低绘下繁复楼阁;有女子面对屠刀凛然不惧

    短短歌谣唱不尽,煌煌史册书不尽。

    西汉。

    义妫早已是泪流满面,她忽然明白了,自己的荣耀不是未来会入宫为太后治病,而是尽己所能更多的济世救人。

    东晋。

    鲍姑颤抖着手抚过布包上锃亮的银针,银光闪亮,仿佛照耀着她的前路。

    北宋。

    张小娘子毅然抓紧包袱,打算踏上入蜀寻药的路途。

    明朝。

    谈允贤认认真真地将医书翻开,准备挑灯夜读。

    清朝。

    王贞仪呕尽心血,强撑着枯瘦的手指将自己的所学一一记于纸上。

    汴京城里,李清照手眼并用记下水镜中的一个个名字,想要为这些奇女子诗诵词记。

    而更多的女子则是睁大眼睛紧紧盯着半空中的水镜,生怕漏过一个人、一个字。

    她们有的是名行于世的贤媛淑女,有的是默默无闻的萤火苔花,无论是哪一类,她们都不曾意识到自己也有让史书铭刻的价值。

    可现在,有什么东西不一样了。

    她们迟疑而又决然地伸手,仿佛看到水镜里那些或明媚或铿锵的女子也向她们伸出手来。

    柔韧的手一交握

    万古幽寐何足惧,一片丹心向阳开。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