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朱哈兴轶事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那年我被县上抽调到路线教育工作组,安排到安家河公社九条沟大队六生产队,让我认识了这个怪老头--朱哈兴。这老头姓朱,他的真名叫啥,我一直没打听清,反正不管男女老少都叫他“朱哈兴”

    “哈兴”在当地方言中就是“傻瓜”的意思。说某某人是“哈兴”那意思就是说某某人是傻瓜。因此即使真的是个“哈兴”直接这样称呼人,那也肯定是对人家的侮辱,所以“哈兴”是不能随便乱叫的。

    作为工作组的干部,我当然更不能没有礼貌,随便叫人家“哈兴”了。因此开始每次见面我都一直叫他“朱大爷”但每次叫他,他都哼哼哧哧的,和他说话,他也爱理不理的。后来我对房东大娘说:“我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把朱大爷得罪了,每次和他打招呼说话他都爱理不理的。”房东问:“你怎么称呼他的?”我答到:“他这么大年龄了,我当然得叫他‘大爷’呀。”房东就说:“这就难怪了,你喊他喊错了,他当然不愿理你呐。”我说:“他都八十多岁的人了,我不喊他大爷喊啥呀?”房东说:“你应该叫他朱哈兴才对。”我说:“他这么大年龄了,我怎么能骂他呢?”房东说:“你不晓得,他喜欢人家叫他朱哈兴呐。”

    房东的话让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也感到十分好奇,天下只有讨米讨饭讨老婆的事,谁听说还有专门讨骂的呀?那天,我又见到了这老头,我就试着按房东的说法,喊了他一声“朱哈兴”嘿,还真怪,这老头不仅没生气,一张皱皮柑子似的脸还露出几分高兴,并主动和我谝了起来。那时我还很年轻,有着年轻人的通病,喜欢“打破砂锅纹(问)到底”于是就问了老头不少关于他的传说。这一问,使我了解了这老头的不少逸闻趣事。

    1、“朱哈兴”名字的来历

    当然,我首先要问的是,为啥叫他大爷不高兴,叫他哈兴却那么喜欢?要知道,叫哈兴是侮辱人、骂人的呀!

    朱哈兴告诉我,按照当地农村的风俗,小娃儿的小名都要起得贱一些,这样小娃儿才好带。所以很多家小娃儿的小名不是叫猫儿、狗儿,就是叫孬儿(孬,当地方言读piè,表示很丑的意思)、叫花儿(乞丐)。他的小名就叫“叫花儿”小时候,他脾气十分倔,凡是大人不让干的事,他都偏要去干。有一年,他大约才六七岁的时候吧,正是插秧季节,一连旱了上个月,大河小沟差不多都干枯了。他们这儿是山区,水田少,全家吃米就靠那几块月亮田了。他老子(父亲)好不容易引了点儿水,才把自家的水田灌上了。小孩子最喜欢玩水,可是河沟里水早都干了,没地方玩。那天,他跟着父亲到他们家的水田边去玩,看着满满一田水,他的兴志就来了,也不怕那水还凉冰冰的,脱了衣服跳就进田里,学大人样,顺着田埂去抓黄蟮泥鳅。他老子一来担心娃儿受凉,二来担心娃儿不小心把田埂弄缺了口,让水流跑了。就嚷他道:“叫花儿,赶紧起来,莫玩水了,要是把田坎弄烂了,水流跑了,小心我揭你的皮!”那会儿,他正玩得起劲,根本就没听进耳,继续玩他的水。他老子看他不听话,就顺手折了一根柳枝,狠狠抽了他几条子,打得他一蹿就起来了,赶紧往回跑。

    那天,他舅舅正好应他父亲的请,过来准备帮妹夫插秧。他舅舅刚到院子门口,他也正好抱着衣服往家跑。他娘见娘家哥哥来了,就招呼了一声“哥哥,你来了,快屋里坐。”见儿子正往回跑就说:“叫花儿,你舅舅来了,你也不喊一声。”那会儿,他刚挨了打,正满肚子的气,听他娘要他喊人,他连想都没想,也学他娘的口气:“哥哥,你来了,快屋里坐!”她娘一听,直气得打颤,连连说道:“哈兴呐,哈兴,你简直是个哈兴呐!那是你舅舅喂,你也喊哥哥?”好在那阵他娘要招呼他舅舅,没时间抽他,他才躲过了一劫。

    因为刚挨了打,又遭他娘的一顿骂,他窝了一肚子火没地方发泄,就一个人跑到屋里在那儿怨恨起他老子来了:你不让我玩水,我偏要玩水,你害怕我把田坎弄烂了,我就把你的田坎弄烂,看你咋办!他正在那儿发着狠,他娘喊他:“叫花儿,你舅舅来了,快去喊你爹回来。”他一听,觉得这是个好机会,赶紧跑去喊他老子回来。他老子往回走,他却没有跟到回家,等他老子走远了,他就跑到田坎的那一头,把他老子堵好的一个放水的缺口给扒开,让好不容易才灌满的一田水放得干干净净。看着水哗哗地流,他心里得意极了。哼,你怕水流起跑了,我就偏要把水给你放跑!随着水不断流走,躲在水田犁沟里的黄蟮泥鳅小鱼螃蟹也渐渐地没了藏身之地,不断地在泥浆里扭动着身体。他一看,黄蟮泥鳅小鱼螃蟹都出来了,正好逮,一阵兴奋,也忘了自己已闯下的大祸,跳进田里就开始抓黄蟮泥鳅玩去了。

    他舅舅和他老子在屋里谝了一阵,说到田里看看,好安排插秧的事。离他们家水田老远的地方,他老子就看见了一个泥巴娃娃正在田里玩得起劲,田里的水一点儿也不剩了。他这会儿也正玩得开心,一边在泥巴里抓着还一边乐着,根本没有看见他老子和他舅舅来了。他老子气得脸都变了色,一气跑到田里,像抓个小鸡似的把他拎到手上,抡起巴掌就煽,嘴里还不停地骂着。要不是他舅舅跑得快,一把把他抢过来抱起跑了,这回呀他真得脱层皮了。

    他娘晓得娃儿闯了这么大的祸,气得指着他的头说:“娃儿呀,娃儿呀,你真是个哈兴呐!”

    自从那以后,他娘也不喊他“叫花儿”这个名字了,就叫他“哈兴”他倒觉得这“哈兴”比“叫花儿”好听,再说,这“哈兴”是他挨了几顿打挣来的,一听就让人兴奋,所以他倒乐得他娘叫他“哈兴”开始,是家里人叫他“哈兴”后来乡里乡亲的也都叫他“哈兴”开始有些人怕叫他“哈兴”他不高兴,便试着叫,结果发现他不气也不恼,反而还一脸兴奋,于是大家就“哈兴”“哈兴”地叫开了。以致于后来没人知道他的小名和真名了,但一说起朱哈兴,十里八村的三岁小孩都知道。

    2、两顿半酒

    住在同一个山沟里的村民,随便一啦呱,就会扯上亲戚关系。朱哈兴是当地老住户了,一个村的人差不多都能和他扯上亲戚关系。由于他的辈份比较高,年龄也比较大,加上他这个人又非常随和,大人小孩都喜欢和他开玩笑。管你开什么玩笑,他都从不气恼,所以大家都把他当个活宝。他经常一个人满村子转悠,饿了,走到哪家,就让主人给做饭吃。睏了,随便找个地方躺下就睡。他吃饱喝足了,就会主动帮人家干活。由于他是种庄稼的一把好手,所以他走到谁家,谁家都会留他吃、留他住、留他玩。

    那天,他转悠到我房东家来了,房东赶忙准备了好酒好菜招待他。吃饭的时候,房东拿出自家酿的甜杆酒,让朱哈兴陪我喝。虽说我还能喝几杯,可房东拿出的是兑了高度包谷酒的甜杆酒,我只喝了两三杯,就脸红脖子粗,浑身燥热。而朱哈兴喝酒则是只要端起酒杯,总是一饮而尽,酒杯朝天。老头子也不管我喝不喝,只要给他满上,他从不推辞,也不要别人劝,端起酒杯就喝。我因不胜酒力,喝了几杯后只能端起杯子意思意思。不一会儿,一个大约能装斤把酒的酒壶就变得轻飘飘地了,可朱哈兴仍面不改色,神态自若。我虽早都听说朱哈兴能喝酒,可是今天才算见了真功夫。

    一壶酒喝完后,房东却不添酒,而是盛上饭来。还当着我的面对朱哈兴说:“人家干部喝不了酒,你也就不陪了。酒上的再多,叫你喝都算糟蹋了。”我的脸上有些挂不住了,虽说我确实喝不了酒,可老头子还能喝呀,哪有这样请人家喝酒的呢?我心里还在嘀咕,按辈份,房东该叫他爷爷呢,他这样对待长辈,老头子会不会发脾气。可一看朱哈兴,他却一点儿也不生气,还眯起一双小眼连连说“那是那是。”房东又对我说:“你可莫多心,他是我们自家人,说话随便。他呀,喝酒当喝水,酒让他喝,真的是糟蹋了,不信你问他这辈子喝了多少酒。”

    饭后,我当真问起朱哈兴,我说你这么能喝,这辈子倒底喝了多少酒?朱哈兴答到:“我这辈子只喝了两顿半酒。”我一听就觉得奇怪,八十多岁的人了,怎么才喝了两顿半酒呢?不说别的,就我看到的,最近几天,他也喝的有十几顿酒了吧,怎么才只喝了两顿半酒?这使我更加好奇,便问他这辈子怎么只喝了两顿半酒?朱哈兴便给我讲了两顿半酒的来历。

    他说他以前不喝酒。那还是他年轻的时候,有一年,他家酿了两斗包谷的酒,打算过年时招待客人。酒酿完了没几天,他的大舅子来他家。既然家里有酒,招待客人自然要上酒。他老婆见他以前没喝过酒,以为他不会喝酒,吃饭时,就拿了两个小酒杯,给他和娘家哥一人斟了一杯酒,还劝朱哈兴:“你不喝嘛,你也意思意思,陪哥哥喝几杯嘛。”他说“行,就陪哥哥喝几杯。”可端起酒杯一喝,他觉得这酒还好喝,没什么不适应的,就一连陪舅哥喝了十几杯。那头曲包谷酒,没勾兑的,跟酒精似的能点得燃。他舅哥虽说有些酒量,但也招架不住。连喊“不行了不行了。”而朱哈兴这会儿却越喝越香,越喝越想喝。他见舅哥喊不行了,就说:“你拿小杯喝,我换个碗喝,你喝一杯,我喝一碗。”他老婆没见他喝过酒,可现在竟拿起碗来喝,连说“你真是哈兴呐,再能喝,哪有架碗喝酒的?”他便说:“是你让我喝的,我刚喝出点味道来,你又不要我喝。...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