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多竹,小城幽静。我居住在烟波浩淼的西江边,江上有个小岛,岛上翠竹一簇簇一片片,青翠欲滴,层层叠叠,竹影婆裟,远远望去,宛若碧绿的竹海。我给小岛起了个名字“竹坞”多少个日出日落,那些“尘而不染,濯而不妖”的青竹,用它化不开的浓绿,与世无争的吐呐着舒盈飘逸、清翠欲滴的万种风情。隔着一泓碧水,便拥有了千枝翠竹映、东墙疏竹影的情韵。
“风来笑有声,雨过净如洗。”断断续续的春雨如一帘莹莹的幽梦,笼罩在渐长渐高的竹林上空,天地一片迷蒙,春雨过后,笋如紫锦包玉般破土而出,一夜之间,新笋新增几万竿,那一棵棵尖尖露头的嫩笋儿如同调皮的孩子,穿着锦色的衣服,探头探脑地从土里探出身来。它们贪婪的吸食着雨露,使劲的拔节。倚竹屏息凝听,可以听到竹笋拔节和箨叶坠落的声响,那声音,美如天籁。
清晨,薄雾自竹林间升起,如一条白纱轻缠着一根根晶莹剔透的碧玉,苍翠葱茏,淡蓝色的雾,整个竹林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清香,润润的,甜甜的。不时可以听到鹧鸪、斑鸠和其它鸟儿的鸣叫从竹林深处传来,挚一把伞花,立在竹林外,看纤细的叶角悬着点点的水晶,叶叶相抚,有环佩之音,听竹凝心,将自己幻化成修竹一根,让雨恣意的湿润、温柔、缠绵、弥漫着我,朦朦胧胧、隐隐约约,无垠无尽我用全部的情、心和意去聆听雨,听竹。我感悟到雨的娇柔和美丽,少了一份热烈,多了一份安逸和宁静。伸出手,看着雨滴在掌心碎玉飞花
夏天的竹林,幽幽透着诱人的清凉。那种养眼的绿,浸润着江南水乡的细致与婉约,可以让疲惫的眼睛充满温情。休息日,我常常漫步在这林海做成的天然翡翠里,惊喜的发现,竹坞深处竟有一小小茶舍。青竹搭棚,竹桌、竹凳竹椅,整个茶舍与翠竹浑然一体,难怪不易发现。临江而坐,就拥有了那片翠绿的风景。清秀的老板娘送上一壶茶,竹叶茶,尖尖的、瘦瘦的、毛绒绒的,加入滚烫的开水,小小茶舍飘满微甜的芳香。茶色为嫩绿,那种绿,可以绿到人的心里,慢慢的品一口,满口生津,颊齿留香。微风吹过,每一根竹子都飘飘然、似仙骨道风之态,每一个视角都入眼、入梦、入心、入画。此情,此景,真的有一种地老天荒的感觉。
一方青竹,如一方翡翠的屏障,将尘世间的浮躁隔离。风还是那些风,只是被竹林染的带了些许的清静和淡远。一颗颗修竹,宛若一个个柔情似水的女孩温婉、朴素、而平凡,可临风起舞间却极具艺术美的婀娜多姿。想一想夏昶的“夏卿一竿竹,西凉十锭金”一定是画的春天的竹吧。因为只有春天的竹,才可以诠释那种“默默无闻处,萧瑟多昂然”的品性和本质,才可以让平凡的竹子显示出“临池,似玉。悒露静,和烟绿”的高贵与典雅。“雪压枝头低,虽低不着泥;一朝红日出,依旧与天齐”这是明太祖朱元璋给予竹的刚正之誉;“凌霜竹箭傲雪梅,直与天地争春回”是竹的自信;“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竹的坚强;“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是竹的清高;“宜烟宜雨又宜风,拂水藏村复间松。移得萧骚从远寺,洗来疏侵见前峰。侵阶藓折春芽迸,绕径莎微夏阴浓。无赖杏花多意绪,数枝穿翠好相容。”是竹的可人。能得到如此的美誉,人们自然而然地也就喜欢竹了。
我爱竹,赏竹,宽阔的阳台上也种植了不少盆景竹,四季竹、如来竹与竹在一起,沐浴其灵光,生命得已滋润,灵魂得已洗濯。与竹在一起,心里溢满了竹香,做人也就有了宽容、含蓄和超然。与竹在一起,我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