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有技术,有内涵,唯独却缺乏传播性,能够被改编送入高雅之堂,却难以被现代的普通民众接受,像阳春白雪,高山流水,只有仰望。
究其原因,还是在旋律上的悦耳性上出了问题,换句话说,就是音乐不够亲民。
目前被圈内推崇的华夏古曲,其实在古代也来自上流士大夫阶层,因为古代的琴棋书画、君子六艺,都是贵族玩的,哪里能在平民百姓中接地气。
但百姓也有自己喜爱的娱乐,那就是戏曲,一直以来,他们这些音乐人士对地方戏曲、小调都没有太大的关注,在改编选择上也没有考虑过。
而今天,李志凡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一个真理,百姓喜欢的通俗音乐,也能变得高大上。
台上,李志凡还在低声浅吟:
“朝夕相伴几度春,莫知英台女儿身。待到芙蕖出水日,方悟最苦相思情。”
“俊逸儒生风流种,窈窕碧玉亦多情。花前月下常相会,撮土为香山海盟。”
通俗的旋律,华夏传统音调的运营,结合这首七律古体诗,让整个会场沉浸在陶醉之中。
“这不是昆曲中的音乐吗?李志凡居然给移植到这里来了!”台下一个来自苏南地区的观众听的是惊讶连连,昆曲作为家乡的剧种,他听的不要太多,这熟悉的旋律出来,根本压抑不住胸中的激动和欣喜。
音乐随之一转,旁边一来自沪市的观众顿时一愣,奇怪道:“哎?这一段……不是《梁山伯与祝英台》里的啊?怎么听着像《白蛇传》里的断桥?”
那个苏南的观众解释道:“戏曲里很多小过门都是通用的,这叫百搭过门,别说不同的戏了,就是沪剧、越剧、昆曲,甚至黄梅调这些不同名称的戏种,其实有些旋律都很接近,移植应用是很正常的。”
“原来如此!”
很多人因此产生一种幻觉,自己明明听的是钢琴曲,可脑海中不知为何浮现出了戏园子的画面,中毒更深的,甚至感觉真实看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在一起嬉戏的画面。
音乐突转,虽然旋律是慢的,但左手的节奏和弦却复杂了起来,勾勒出矛盾与冲突的画面。
这个在戏曲中叫“紧打慢唱”,也被完全移植到了《梁祝》小提琴协奏曲中,在改编钢琴版时,保留了这一段最精彩的部分,塑造出梁祝二人最后的结局。
“玉人有意天无意,金玉良姻几个成?媒妁之言父母命,棒打鸳鸯俩西东。”
伴随着琴声,李志凡的吟诵也变得悲哀和不愤,却又淡淡的透露出一丝无奈。
评审们也听出了更多东西,那是茫茫人海的偶遇,还是岁月匆匆死生契阔的寻觅,本以为有情人终成眷属,没想到是今生无缘成到白头。
“笑问世间情何物,生死相许无所恨。今生无缘同白首,待到来世叙旧情。”
最后的化蝶部分,音乐传染力度更强,带起了迷幻色彩,大家仿佛看到梁祝二人泪染双翅,化身彩蝶,翩翩起舞在花丛间。
“生不相守死相从,黄泉路上结伴行。双双化蝶翩翩舞,恩恩爱爱不绝情。”(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