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故改理匦使为献纳使。
肃宗至德元年(公元756年)恢复旧称。
德宗建中二年(公元781年),以谏议大夫1人为知匦使。
又有给事中4人,正五品上,掌侍左右,分判省事,监察弘文馆缮写雠校之事。
凡百司奏抄,侍中审毕,则驳正违失。
凡是诏敕有不便者,涂窜而奏还,谓之“涂归”
。
白居易在《郑覃可给事中敕》中说,给事中的职责是“凡制敕有不便于时者,得封奏之;刑狱有未合于理者,得驳正之;天下冤滞无告者,得与御史纠理之;有司选补不当者,得与侍中裁退之”
。
《旧唐书·李藩传》载,唐德宗贞元年间(公元785—805年),李藩任给事中,“制敕有不可,遂于黄敕后批之”
。
当时有人对他说,这是皇上的圣旨,应该把自己的意见另纸写上,那能随便拟在圣旨上?李藩说,如果用另纸写,便是文状,那能称为拟敕?李藩之所以敢于发此大言,就是因为制度规定给事中有权在认为不合适的诏敕上“涂窜而奏还”
。
白居易所谓“刑狱有未合于理者,得驳正之”
,就是《大唐六典·门下省》说的“凡国之大狱,三司详决,若刑名不当,轻重或失,则援法例,退而裁之”
的意思一样。
《新唐书·百官志》说,给事中可“与御史、中书舍人听天下冤滞而申理之”
,就是指他们可以组成“三司”
,越过执法机构,受理天下冤错案件,听其诉讼,这种制度称为“三司受事”
或“三司详决”
。
白居易所谓“有司选补不当者,则与侍中裁退之”
,就是《新唐书·百官志》所指的“六品以下奏拟,则校功状殿最、行艺,非其人,则白待中而更焉。”
这种制度称为“过官”
。
又有起居郎2人,从六品上,掌录天子法度。
天子御正殿,则起居郎居左,舍人居右。
若天子有诏命,起居郎俯陛以听,退而书之,每季终了时交给史官。
贞观初年,以给事中、谏议大夫兼知起居注、或知起居事。
唐高宗时,许敬宗、李义府为相时,为了防止泄密,上言减少预闻机密的人员,故命起居郎、舍人承旨之后,与百官同出,不得与闻机务。
至文宗大和九年(公元835年)才诏令起居郎、舍人于入阁之日,具纸笔立于螭头下,恢复贞观时期的制度。
此外,门下省还设有录事4人,从七品上;主事4人,从八品下;左补阙6人,从七品上;左拾遗6人,从八品上;典仪2人,从九品下。
掌赞唱及殿中版位之次序。
城门郎4人,从六品上,掌京城、皇城、宫殿诸门开关之节。
符宝郎4人,从六品上,掌天子八宝及国家之符节,大朝会,则奉宝进于御座,天子行幸,则奉宝随从。
凡命将、遣使,皆请旌、节。
旌以颛赏,节以颛杀。
豪门千金袁玥遭老公谋杀,却和遇难的平民女孩袁诗颖交换了灵魂。记忆仍然是自己的,但人生却从此对换。 袁诗颖附在袁玥的身体里进入豪门,看不顺眼的老公,笑里藏刀的堂亲,老谋深算的公司股东。身边的人个个心怀鬼胎 差点被大火烧死,最亲的奶奶遭遇车祸昏迷不醒,堂妹拿出遗嘱继承了公司和财产。这接二连三发生的事,难道都是巧合? 俩人决定联手查出真相,夺回属于她们的一切 。。。。。。 什么?要我去色诱敌人? 我。。。考虑一下! 文文已完本,求订阅,感谢支持!么么哒另有新文四喜迎春连载中,求支持)...
一朝穿越入农家,花小麦表示,奔放的人生无须解释。 朝起炊饭香,晚来烹鱼虾,日子有色又有味,节操什么的,都是浮云。 二姐说,遇见好男人,便要果断扑倒之,...
(已有数部完本旧作共千余万字,可放心收藏追看。)李尘降临异世,所见所闻,尽是光怪陆离,画风奇特。这里的主流修士为偃师门下之偃者,擅长百工之术,驾驭机关傀儡。造倡秘法,天工奇术,百式演机,奇门遁甲诸般神通技艺层出不穷。剑修,术士,武者,妖魔之流,倒成了反派和背景板。身为穿越者,李尘在这个奇诡瑰丽的修真世界里,踏上...
一朝穿越贫穷农家姑娘,家人一个个面黄肌瘦,还好有金手指,异能还可以升级,带领家人奔小康。只是这一次两次救的同一个倒霉男人是什么情况,为了帮到他,只好没事装装神棍,透透天机,还好他听话,这里的日子还不错,就这样过吧...
结婚三年,林雪瑶从来没想过深爱的丈夫会为了要她为别的女人让位,而亲手拿掉自己八个月的孩子。当她跪在医院苦苦哀求他的时候,当她力证清白拼命护着即将出世的孩子的时候。他只是冷冷的警告她孩子和她的清白,他全都不要。...
一对恋人,玩转命运,穿越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