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朱元璋,到了曹河的后河,也就是李默家的北面,不远,只有五六里路,他们遇到了一个难题。不是下长江,而是去和州,河道皆不大。
元兵用大型楼船将马场河等渡口扼守住,只有一条小河到达和阳,但干涸了……也有可能本身就很浅。这时候很危险了,一恐元军察觉来袭,更恐左君弼乘胜追来。
本来赵普胜也有些看不起朱元璋,毕竟当时朱元璋只是一股中等力量,远不及陈友谅、张献诚等人,情况又不大好,于是将属于他的兵马带着,顺曹hn下,投奔陈友谅。谁知他前面一走,后面天降大雨,朱元璋立即派使将这群人接到和州。
但是《续资治通鉴》写得极其凌乱,往往事件多了,大家就读不清楚,错误更多。
比如原文,万余人,万艘船,难道一人一艘船?难道是李默家那个小幺盆?
这些都是在大江大河大湖里活动的船,更是朱元璋用来渡江的战船,怎能小?
况且这群人是干什么的,好听的说法是一群结水寨反抗元朝的义军,不好听的说法就是一群水匪,如何能筹得一万艘战船?
李默前世看到这里时,于是考证了一下。放在作文里,当然不能引用原文里的错误数据。
“这才是更接近真实历史的说法,但我那是小考的作文,时间有限,篇幅有限,只好草草写了,若是再给我多一点时间,多一点幅篇,加上一千五百字,将一些细节描写出来,略略添加一些修辞,那篇作文才能更丰满。没有办法,只好写成那样。”
这是事实。确实,因为篇幅有限,原先的作文略有些挤……但有一个关键的因素,年龄啊!
几个老师苦笑,草草写了,都写成那样……不是你写成那样,是你想要搞成那样。
“为什么你选择如此一个吃力的写法?”
“题目是我的家乡,那写什么呢,田,农民,土地,庄稼,都写烂掉了,因此我当时有意选择了一个新颖的写法,将历史与现实猱合起来,然后就有了那篇《守护》。”
“那你能不能将它扩写一下。”
李默无奈,确实那篇作文写得过于老成,多少会让人生疑。
那就写吧。
他将英语稿纸收起来,重新拿出一张白纸,在白纸上一边想一边写,用行书写的,没有“草”,虽是行书,勉强也能称为工整。
李广平夫妇听说家里来了客人,也从田头赶了回来。
听说县里的老师在考儿子,立即张罗着重新给几个老师递烟沏茶倒水。这一写就是三个来小时,所以李默怀念电脑呢。
即便行书,一分钟能写十几个字?但以他的手速,若是用电脑码字,一分钟能码一百多个字。当然,写文章不可能一分钟能码一百多个字,还要想的。算是他速度快了,三个多小时,才勉强写出两千九百来字。若是草书,只写给自己看的,又会更多。改成了楷书,甚至两千个字都弄不出来。但这一扩充,这篇文章更加有阅读价值。
还怀疑吗?这可是当着大家面写的。
几个老师看着这篇扩充后的新“作文”,又滋滋地吸冷气。
不要说李默只是一个小孩子,换作他们来,也未必能写得出来。
扩充后果然不一样,更细腻更丰满,特别是历史与现实时不时地交错着,那种时空转换,那种人文气息,那种“酸骚感”……酸文人,骚客,所以说是酸骚感,都让他们怀疑自己所看到的不是真的,它应当出自一个穿着长袍,古风凛然的中年文人之手。
张干事看着他们的表情,心中只是一个劲的笑。
也轮到你们震撼了。
一个老师反递烟给李广平,说:“广平同志,我们今天来是这样的……”
他说出他们一行的来意,其实很简单,就是希望李默立即将志愿改掉,改c县中。
天才啊,要抢了。
而且开出一些优厚的条件,李默进了县中后,所有学杂费一律免掉,并且保证让县中的老师对李默重点载培。
李默也有些蒙,现在就出现了免学费的说法吗?
这只是小考哎,前世自己听说过高考各个高校抢人的,但小考就开始抢生源了吗?你们这几个老师,要搞那一样哉?
<div class="adread"><script>show_read();</script></div>
<div align="center"><script src="/Ads/txtend.js"></script></div>
</div>
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m.bqg8.cc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