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在北宋王朝历史上,仁宗皇帝任命的这新一届政府,大概是最无能、最草包的一届政府了。更确切地说,这是一届养尊处优、在帝国最高权力殿堂来颐养天年的“老人政府”。
首相王随是真宗时的老人,已经65岁,喜佛,用今天的话说王随还是个“居士”。如果单从外表来看,王随此人长相极为威严,但实际上却是一个性格素来汗漫,与貌不符的人。明确一点说,王随是一个外表威严的老好人,这一点我们从王随毫无原则、不记前仇的做法上就可见一斑(呵呵,这也可以说算是美德呢,以德报怨嘛)。
王随家中贫寒,当年应进士考试,在翼城时曾因为吃人家的饭付不出饭钱被抓到县里。当时有一个叫石务均的人,父亲在县里做县吏,看王随很可怜,于是替他付了饭钱,并且让他饱吃了一顿,又留他在家里住下,石务均的母亲对王随更是礼敬有加。一天,石务均喝的大醉,命王随跳舞,王随不从,石务均于是将王随痛打一顿,王随便离开了石家。第二年,王随进士登第,后来为河东转运使,而翼城恰为河东辖下,石务均害怕王随会报复他,于是便逃之夭夭,其实,王随根本没有报复石务均之心。但石务均这一逃,当年之事也就传开了,当时文彦博为知县,于是下令捉拿石务均。石务均被官府追急,无奈之下只得主动去找王随。当时王随已除御史中丞,王随于是封一封银子,命人送到县里安葬务均之母,这件事情才算稍有缓解。后来王随参知政事,又奏请给了石务均一个教练使的职务。王随的为人就是如此。
王随虽然是甲科进士出身,担任一系列地方官职时也薄有声名,三迁至知制诰(为皇帝起草大臣任命、罢黜诏书等),但王随堂堂进士,却因为写不好制词,最终不得不改知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时为北宋南京)。
所谓兵熊一个,将熊一窝,应天府有王随这样散漫的知府大人,其环境治理又能好到哪去?真宗皇帝以南京(应天府)都会之地,治理不可太宽,又调王随改知扬州。王随在政治上毫无建树,他能走到今天,可以说是论资排辈,一步步升上来的结果。
副相陈尧佐,75岁,比王随整整大10岁,是太宗朝的进士。如果论资格,就是李迪、王曾辈,在他面前也只能算是后生小子。当初章献刘太后死,仁宗亲政,以陈尧佐是太后信用的人,将其逐出政府,现在又被召了回来。
事实上,王随、陈尧佐这两个风烛之年的人之所以能入主政府,应当和被罢职的吕夷简,及宋仁宗对罢黜吕夷简心存愧意有着莫大的关系。王随、陈尧佐都是吕夷简推荐给仁宗皇帝的。
吕夷简深得宋仁宗器重,尽管在和王曾的争执中被一同解职,但王曾指责吕夷简的罪名毕竟不实,只不过宋仁宗一念之间,担心吕夷简有结党之嫌才如此处置吕夷简。因此,当吕夷简向宋仁宗密荐王随、陈尧佐可用时,宋仁宗立刻接受了吕夷简的建议,他是把吕夷简的推荐,当做临别进言来接受的。当然,也有人说吕夷简明知这两个人是无能之辈,却还推荐给仁宗,是想让王、陈二人跟自己主政时的精明强干有一个鲜明比较,以期有朝一日自己能再回中央政府。
参知政事韩亿,66岁,在这一届政府组成人员中,大概只有他还算是一位佼佼者了。当年就是这个韩亿,将真宗朝权倾一时的宰相王钦若整的灰头土脸。或许是他这种不畏权贵的性格和范仲淹很相似,因此,在范仲淹心目中,韩亿还算是一个人物。
另一位参知政事石中立和韩亿同岁,但用今天的话说,石中立此人就是活宝一个。石中立喜欢搞点恶作剧、讲讲笑话,素以恢谐著称。石氏的幽默,从他随机而发中可略见一斑:有一次石中立和一班同僚路过皇家禁苑,看见苑中养的狮子正在享用鲜食美味,有人于是大发感慨,说自己的生活还不如这些猛兽,石中立马上接过话头,说我们当然不能跟狮子相比,谁让它是苑中狮,而我们却是苑外狼(员外郎)呢。
就是这样一届难膺大任的政府,居然会在组成后不久让上天降下祥瑞,在化成殿柱上生出一株灵芝,这怎能不让自亲政以来就饱受天灾之苦的宋仁宗喜出望外?于是,仁宗皇帝又是带领近臣宗室到化成殿参观,又是写瑞芝诗赐王随以下百官。
天子意气风发,群臣当然是符合不迭,于是纷纷写词赋诗、颂扬祝献,一时间,帝国朝堂上马屁之声不绝于耳。
朝中百官是一片恭贺颂扬之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