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中国历史上,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中,似乎从没有那一代王朝,象大宋王朝这场战争那样,几乎每次主要战斗都要付出阵前主将战死的代价,从三川口的刘平、石元孙,到好水川的任福、桑怿等,这还不包括其他小冲突中的阵亡者。
主帅阵亡,当然是军队的巨大损失,但其在精神上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却足以涣散整个军队的斗志。韩琦决心从根本上解决宋军这由来已久的问题,于是向仁宗皇帝上书:
臣窃见前日山外之战,诸将多遭亡殁,但战斗时主将带领的亲兵(主将卫队)不少,所谓法不责众,无法一一问罪。如果现在不就这个问题建立一个严谨的法制,那在日后战斗中,亲兵们仍然会各顾性命,谁会以主将的生死为意?但是,如果主将所带的亲兵人数不多,那便能够追究他们的责任。请诸路总管每人置亲兵150人,钤辖100人,招讨、都监70人。这些亲兵每人每月加给钱200,其出师临敌,主帅陷没者一律处斩。
宋仁宗又一次批准了韩琦的奏请。
一支军队,如果说严明的军纪是战而取胜的保障,那么,浓浓的关怀抚恤,让士兵没有后顾之忧,则是保障胜利的基础。做为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韩琦深深懂得这一点。当是时,环庆路总管司上奏朝廷,认为朝廷给予战斗胜利后的阵亡将士,和因退败而阵亡的将士同样的恩赏不合理,请求得胜阵亡将士的子孙,可依赏格一一酬奖,而退败阵亡的将士则只赏子孙一人。朝廷批准了环庆路总管司这个建议,仁宗皇帝并且下诏,命各路总管司以此为准。然而这个规定一下达,立即在士兵中造成了极大负面影响。
韩琦为此立即上书仁宗,认为这样做恰恰是真正的不公平:
将士临阵,没有谁不想夺取战斗胜利的,然而力有不敌,战败而死。人命至重,为国丧身,臣子之忠还有比这更大的吗?既已为国捐躯,怎能用胜负来衡量?国家正是以给战死将士子孙抚恤,来使将士忠心报国,现在边防将士见到这个规定,无不感叹哀伤,认为都是一死报国,却还要分胜分负,臣以为这不是朝廷激励将士的办法,乞仍按原来规定实行。
仁宗皇帝再次接受韩琦奏请,下诏取消按胜负恩赏的规定。
做为仁宗皇帝倚重的朝廷大臣之一,在韩琦投身西北、为国戍边的几年岁月中,秦州,是韩琦做出了最佳业绩的地方。
秦州城外,东、西草市有百姓万余家,四野空旷,没有任何防御工事,韩琦于是上奏朝廷,修起一座周长11里的外城,使百姓得到有效的保护。
当时还有人提出建议:在古渭州修造一座城池,以便招抚洮河一带的蕃族帐户。朝廷以这份建议征询韩琦的看法,韩琦根据具体情况,上奏朝廷提出反对意见:
秦州宁远寨,西到古渭州80余里,其间都有百姓居住。现在于百里之外建一座孤垒,臣看不出这样做对朝廷有什么利。洮河一带游牧部族,从来都是各自为政、各立户头,占据险要地势,互不服从,根本构不成对我沿边的威胁。如今国家招抚近边蕃部已经花费了大量财力,再招抚这些远地群落,其所花费的财力又从哪里得来?
事实也的确如此,自宋、夏战争以来,仁宗皇帝一直采取结好嘉勒斯赉部族的政策,希望嘉勒斯赉能在军事上给大宋帝国以帮助,为此仁宗皇帝曾下诏给韩琦,让他腾出50间官舍,收贮朝廷赐给嘉勒斯赉的各种礼物,韩琦却断然拒绝:让外人居住在国家边防重镇,多有不便,因此不敢奉诏!仁宗皇帝再下诏给韩琦解释:朝廷已经将这个安排通知嘉勒斯赉了,而且嘉勒斯赉也就此向朝廷上表表示感谢,朝廷不可失信于人,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争端,况且,就算我国不给嘉勒斯赉这些房屋,他们依然还要通过秦州来往,可以在一处闲散的地方另为其修盖,只要经常注意防范就是。
但韩琦再次上书反对:以前嘉勒斯赉遣使往来,在秦州不过是暂时住宿,今日既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