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去了这些企业,把我们当农民工来使用啊?比如,一些4s店,把学机械制造或机械维修的大中专毕业生当打杂工人使用。在维修点搬轮胎、扛汽车大梁,甚至于专干清油污和扫垃圾的杂事,毫无技术含量,更谈不上学到什么东西。情况反映上来后,市人事劳动部门惊呼上当,财政的这笔资金不是白白为这些企业省了用工费吗?同时,第一批尝到用见习生甜头的机关事业单位,也反过来要增加指标。比如,一对外需要接很多电话的窗口事业单位,第一年,就一口气要了十多名女见习生,全都当了电话接线员。应该说,这些单位都不同程度地背离了建立这种见习生制度的初衷,没有很好的将见习生带好用好。吸取教训后的市人事劳动部门,当时就做了调整,让大部分见习生到单位实地考察,在双方自愿的前提下才签订见习合同。
在我国实行这样的见习生制度,毕竟还是个新鲜事物。无论是人事劳动部门,还是使用单位、见习生本人和家长都没有经验,出现一些偏差也难免,关键是怎么完善。
笔者在一个机关大院调查得知,这个四层楼的办公大楼共有单独核算的机关和事业单位8家,在编干部职工100名左右。四年期间共用见习生40名,平均每名见习生在每个单位见习的时间不到半年。最长的一年,最短的只有十几天,可谓是“跑马灯”似的换人。
最短的这位见习生是一名大学学中文的应届毕业生。她出生在江南某省的一个县城,父亲是一名机关干部,母亲是一名小学教师。独生子女的家庭把她娇生惯养,她也养尊处优。在大学二年级时,她就找了一个大款的儿子作男朋友。毕业后,她大事干不了,小事又不愿干。找了几个单位,她都不理想。为了留在这座城市,为了留在未婚夫身边,等待成婚,她到了这家工作环境尚好,又听起来比较体面的机关先见习见习。谁知,因她刚到,单位业务又不熟悉,开始也只能叫她干干诸如扫地、抹桌子、接电话的杂事。三天两头下来,这位娇女生就受不了。十几天后,她没有要工资,也没有要补贴,就悄然无声地离去。就是要给她发工资、发补贴,还不满一个月,也的确不知怎么算呀?
最长的这位见习生也是一名女生。见习期满了一年,她还没有找到工作单位,按规定只能叫她离开。她是哭着鼻子、流着眼泪走的。她也是来自一座小县城,父母亲在县城做小生意。她毕业于省城的一个高级职校,学的是外事旅游。她这个不上不下的学校,学的这个不上不下的专业,又学出不上不下的成绩,加上父母都文化不高,也没有什么门路。大学毕业时,她一时找不着工作,就被教育和人事劳动部门安排在一家机关见习。应该说,这女生在见习期表现也是很好,人缘也不错。在这一年不长不短的时间里,她一边见习,一边找工作,但终因为没有人脉关系又经验不足,满了一年也没有找到别人要她、她又愿意去的新工作岗位。面对残酷的求职现实,她只有选择了回到小县城。后据说,她现在县城附近的村小,找了个代课老师的工作。
“跑马灯”似的见习期,带来的一个弊端就是原本应该给他们办的一年几保、几险几乎成了空头支票,无法兑现,也确不好操作。至于见习期可以计算工龄之规定,不留在本单位,也基本成了一张空头支票?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