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在洛阳以前,由于两个女尼同行,看不出各自的饮食情况,洛阳一分手,临时伙夫立即看到这一女尼吃饭极少,有时甚至完全不吃。不禁着急,对袁捷道:“头儿!她不吃饭怎么行?到不了长安就饿死了,我们回去怎么交差?”
袁捷道:“把饭给我,我去试试。“他端着碗进了女尼无声的卧室。只见无声和衣侧卧,一动不动。尽管袁捷放重脚步,无声仍无反应。他将饭菜放到桌上,轻声道:“小师父!吃饭了!”“无声”仍然不动。
“不吃饭怎么行?身体饿坏了怎么办?”
“无声”终于坐起身来,低头道:“饿死算了。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小师父还年轻,有美好前途。死了岂不可惜?”
“关到尼庵里,每天伴着青灯古佛。有什么美好前途?”
“在尼庵里可以钻研佛学,将来成为一位受人尊敬的佛学大师。若不愿出家,将来可以还俗,做一人人羡慕的富贵闲人。”
“佛学大师,非我所愿;富贵闲人,非我敢望。我只希望不进尼庵,做个俗人。”
“不进尼庵,无非让我们放你走。我们回去无法交差,要杀头不说,小师父也走不了,仍然要被抓回来,那时可就生死两难了。”
“这话等于不说,我还是要进尼庵。”
“看来小师父是城里大家闺秀,不明乡下民间情形,不了解世俗之事。小师父身体粗弱,出了尼庵,寸步难行,难以自保,难免落入歹人之手,前途难以预料。不如现在依命出家,住进朝廷敕建的尼庵,那里有官府保护,不易遭受歹人侵扰,比较安全。小师父应当明白:刘氏只会摆威风,却什么也不懂,大凡出家,必须有主持管理,有师父教导,而刘氏只派两名未婚女童监视,岂非给小师父来日还俗以很大方便?小师父现在先进去,先掩人耳目,做出一心向佛的姿态,借机锻炼身体,增长见识,为将来远走高飞做准备。”
“无声“有了希望,睁大美丽的大眼,问道:“将来怎么远走高飞?”
“我来救小师父。”
“什么时候?”
“要等三五年。”
“为何要等那么久?”
“一个皇帝,大小事情不能自己做主,总被小老婆牵着鼻子走,又被伶官、宦官干预政事,朝廷必然出内乱。但是没有三五年的矛盾积累,不会天下大乱。只有天下大乱,李存勖自顾不暇,我才能乘虚脱离军旅,救小师父脱离尼庵。”
“那时身边有人监视,我怎么脱身?”
“欺骗两个未经世事的年轻女尼,并不困难。”
“你若能救我出去,我就嫁你。”
“小师父也不问问:我家中有无妻室?”
“你对你的士兵说:你原来有妻子,不久前难产死了。现在孤身一人。”
“不错!我原有妻子,不久前难产而死,我的父亲也同时死去,他们的死,都与强迫小师父出家的那个女人有关。我们有共同的不共戴天的仇敌,我们都要强忍悲痛,等待复仇之机,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何况只有三五年呢”
“我有复仇的机会?”
“机会人人均等,就看你有无耐心。”
“好!我等。我姓华、名琼。今年十六岁。”
“我姓袁、名捷、字胜之。今年十九岁。”
“能击掌盟誓么?”
袁捷举起右手道:“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我一定救出华琼妹妹,皇天作证。”
华琼拍击了袁捷手掌,道:“小女子华琼,出了牢笼,非袁捷不嫁,生同衾,死同穴,至死不渝。神灵见证。”
“琼妹!”
“胜之哥!”
“这里人多眼杂,说话不能太多,请赶快用饭。”
饭后,临时伙夫收拾碗筷出来,道:“头儿不简单!几句话,她就吃了。吃得还不少呢!以后每餐都请头儿送饭。”
次日早餐后,继续上路。
今天华琼的心情好多了,一上车就开始考虑与袁捷婚后的事。不知何时外边唱起歌来。那个关中口音,放开喉咙唱道:
走一步退两步等于没走,圆烙饼吃一嘴留个口口;
鸡司晨犬守夜自古就有,男下种女生产天地造就;
木板凳木桌子都是木头,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
我说这话你不信,保险寡妇没男人。
接着是西川口音、河南口音、河东口音唱歌,河南男口音、幽州口音的歌词好懂,但歌词不堪入耳。河东口音、西川口音的歌词完全不懂。华琼一句也未听明白。
袁捷也唱了,歌词是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治,天涯一望断人肠。
华琼想:这首歌是袁捷专门为她唱的,“天涯一望断人肠”,不是象征着他们刚刚表明心迹,就要分别么?那低沉、依恋、催人泪下的声调,华琼被如此多情的的歌声打动,不仅落下泪来。
车外好象同一心情,宁静了好长时间。。
袁捷的声音:“现在我们猜谜吧。我先说一个谜语,大家猜猜:姓名三字都带子,字上再加十一笔;他是河东一名将,身死盛名犹生时。是一位将军。”
河南口音随口道:“周德威!”
关中口音道:“不对!周德威三字都不带子。”
河南口音道:“我又不识字,谁知带子不带子。也许是断子绝孙吧。”
袁捷的声音:“识字的人好好想想。”
华琼不熟悉晋军将军。只想到此人可能姓李或者姓季。
河东口音道:“一定是李从孝。”
袁捷的口音:“不错,是他。”
华琼很纳闷:从字未带“子”呀!为什么说“姓名三字都带子”呢?忽然想起,河东人“存”,“从”不分,把李存孝读成了李从孝。
河南口音道:“既是名将,为何死了呢?该不是打败仗,被杀头了吧?”
“晋王听信谗言,把他车裂了。”
河南口音道:“奶奶的,这年头,好人、有本事的人都无好下场。”
西川口音道:“有一幅对联,大家想想是哪里贴的。上联是:为国忙,为家忙,忙里偷闲,且饮一杯茶去;下联是:做工苦,做农苦,苦中有乐,再打二两酒来。”
华琼可没有社会经验,不知是什么地方的楹联,据谜面猜想,是个喝茶饮酒的所在。
河东口音道:“大概是饭(读fàng)馆(读gung)、酒馆吧。”
河南口音道:“不对!饮茶怎么到酒馆?”
河东口音都:“你没有进(读jing)过饭馆么?只要你一坐下,不管(读guang)你吃饭喝酒,小二立刻送茶来。对不对?”
河南口音道:“反正不大像。你能把绸布店、理发店、妓院说成谜语么?”
河东口音道:“绸布店(读diang)不好说,妓院(读yuang)说不出口。理发店么,是否可以这么说:蓬头污面(读miang)进去,眉清目秀出来。”
河南口音道:“不好、不好。人们进理发店,是洗头、梳理头发,修理胡髭,又不是修理眼睛眉毛,怎么会眉清目秀?”
河东口音道:“要不,最后一句改成:白面书生出来。”
恶男口音道:“也不对。关公号称美髯公,你把他的胡子剪掉。他愿意么?”
华琼暗笑:“这是个抬杠的主。”
幽州口音哦:“我说几个人,大家猜猜他们的关系。一个男子到亲戚家去,问一个女人说:姐夫和姐姐哪里去了?女人回答道:你姐夫赶庙会去了,咱姐到邻居家串门聊天去了。大家猜猜,这几个人是什么关系?”
河南口音道:“什么咱姐、你姐夫,乱七八糟的。”
华琼也说不清。
关中口音道:“一点不乱。走亲戚的是小舅子,他姐嫁的男人娶了两个妻子,他姐姐是长妻,答话的女人是次妻,次妻称长妻为姐姐。”
华琼至此才明白,男人的众妻互称姐妹。
关中口音道:“我也说个谜语,请大家猜猜:看着軟,摸着硬,白天不用晚上用。”
华琼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料想是见不得人的东西。
河南口音道:“那不是男人的子孙棒么?”
袁捷道:“你想歪了。不过,这个谜语有毛病,最后一句也不准确,容易使人想入非非。能不能改成这样:在家不用出门用,还是那个东西,就不会使人胡思乱想了。”
华琼已经猜到了:是“门搭”。
西川口音道:“那是什么东西了?西川、关中、河东、中原家家都有,但我叫不出名字。三五节铁链,屋门上都有,里面的晚上用。外面的不在屋里时用,大门上也有,出门时用。那叫啥子哦?”
河南口音道:“这东西是门搭。编谜语的人真怪,故意使人往歪处想。”
河东人道:“我也说个容易想歪的谜语。大家猜猜是什么东西:论(读lung)粗一把,论长一揸1,因(读ying)为钻(读zuang)窟窿,挨了多少打。”
河南口音道:“这个东西歪不了,是木匠用的凿子。”
以后又有不少谜语,有猜着的。有想猜不着的。有争论的,华琼从中受到不少启发。
下午不知怎么东拉西扯,说起了成语。
河南口音道:“头儿!人们常说前车之鉴,鉴是什么东西?”
袁捷道:“鉴是铜鉴,一般人说镜子。镜子里可以照见自己的样子,有钱人家用来梳洗打扮,整理衣冠。”
河南口音道:“我家里很穷,未见过镜子。”
袁捷道:“说起镜子,有个笑话:一个土财主,听说镜子能照见人,儿媳很孝顺,决定给儿媳买一个。但不知镜子是个什么样子,哪里能买到镜子。一天赶庙会,在庙会上转悠许久,才找到一个卖笊篱的,他拿起笊篱,通过笊篱眼,果然能看见人,就买了一个,交给儿媳。他儿媳也不知道镜子是什么样子,就天天拿着笊篱从空隙里看人。觉得很有意思。财主的儿子在县衙当差,知道镜子是什么样,给妻子买了一个,送给妻子使用。妻子拿起镜子一看就哭了。老太太听见儿媳哭声,过来问究竟。儿媳哭道:你儿子有外心,在外边偷女人。你看就在镜子里。老太太一看镜子就更火了,骂道:你小子偷入,偷个年轻女人还则罢了,怎么连丈母娘也偷了?”
哈哈哈!好一阵大笑。华琼一边偷笑,一边暗想:世上贫富差别如此之大,土财主尚且如此,穷人可想而知。
幽州口音道:“一年秋天,契丹人到了幽州,看见满树红腾腾的柿子,实在诱入。于是爬上树去,摘下就吃。他们吃过柿子,有的是放烘的,有的是水漤的,却不知道生柿子是澀的,不能吃。他们吃了生柿子,个个用手挖舌头。道:汉人真狡猾。他们卖的柿子能吃,我们自己摘的不能吃。看来汉人比我们契丹人有能耐。”大概他挖舌头的动作有些滑稽,有不少人讪笑。
关中口音道:“我也说个土财主的笑话:一个土财主进城,见饭馆的锅里煮汤圆,汤圆又圆又白,很是诱人。问:那是什么?伙计答道:是汤圆。汤圆十分可爱,于是买了一碗。他未吃过汤圆,不知道汤圆要慢慢吃。他一口将一个汤圆吞到嘴里,用牙一咬。热糖就流了出来,烫了嘴,他以为汤圆咬嘴,不敢再吃,丢下碗跑了。又一次进城,见饭馆锅里煮饺子,问:那是什么?伙计道:是饺子。他把饺子听成了咬嘴,于是,指着饺子大发议论道:别看你长了耳朵。只要你咬嘴,我就不上你的当。”
又是一阵哄笑。
西川口音道:“汤圆很好吃。你们北方的西瓜也不错。西瓜那么大。西瓜树一定很高大吧?”惹来一阵讥笑声。
河东口音道:“不错,西瓜树很高大,不到半(读bang)尺高,可惜树下不能乘凉。一年下一次种,四五尺长的蔓(读wang)子。”
西川口音道:“鬼儿哦!蔓子还没有西瓜长。怎么结那么大的西瓜?”。河南口音道:“这叫矮个生大儿。别看你的个头矮。将来一定生个大个头儿子。”
西川口音愤愤道:“格老子!你怎么拿我开玩笑?你认为自己见多识广是不是?你到了我们西川,恐怕连橘子、柑子、柚子也分不清呢?”
袁捷道:“蔺国老!不要生气,互相一句玩笑话,不必当真。文二子!以后不要拿人开玩笑。”
文二子道:“对不起国老。看我这嘴,真该死!”说毕,自打耳光数次。
蔺国老道:“算了。以后注意就是。”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